課程概述
美感經驗存在於每個願意駐足凝望者的腦海之中,美感構面中又以「色彩」與地方的關係最為緊密,「構成」與圖文排版最為相合。公正國中位處屏東市南區近郊,位於公館里。臺灣各地多有公館之名,起源於官方提供遠地出差官員,辦理公務住宿而建設,或鄉間大租戶為徵收租穀而建之房屋,稱為「公館」。每片土地都有過去,一如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而時代的價值取決於學生是否打開樂於發現的眼睛,爬上得以看見的鷹架,具備意識到的能力。每個人都有獨特且無可取代的生長背景,面對地方,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各自的省思和覺察。然而,家鄉往往是人們最熟悉卻陌生的土地,希望透過美感構面,將藝術和社會的學科跨域整合,透過孩子們的雙手寫成一本本蘊含地方的美感誌。
美感預期成果
- 能體驗設計思考的過程,合作分析地方出版品。
- 能完成色彩構成小書-地方美感誌。
- 能在生活物件中,運用關鍵詞彙賞析其具備的美感。
- 藉由專業職人講座,具備生涯發展觀念。
- 藉由認識地方,創造永續城鄉目標中包容性城市的細項指標。
- 能與社區、在地更加連結,活絡鄰里關係。意和技術,以及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情感,藝術美感最後希望都能啟迪人心。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起點能力不足
問題:學生對版面完整度、攝影穩定度、文字書寫能力皆不足,影響學習成效。
對策:在視覺藝術課增加攝影概念與實作訓練,在國文課加強作文訓練,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避免因不知所措而放空。 - 地方史講師授課經驗不足
問題:講師較少與中學生互動,學生難以理解清代公館文史。
對策:與校內歷史、地理老師合作,結合課本知識與地方文化,讓學生更有共鳴。 - 教師修改幅度較大
問題:為確保品質,老師需大幅修改學生作品,可能影響學生創作自主性。
對策:在修改時保留學生創意,並逐步引導其提升設計能力,讓未來的課程能減少教師介入的必要性。 - 未來的教學規劃
跨學科合作:與國文、歷史、地理教師共同規劃課程,讓學生在不同學科中累積相關知識,提高整體學習效果。
攝影與設計能力提升:在視覺藝術課增加攝影技術教學,如構圖與穩定拍攝技巧,並讓學生有更多實作機會。在設計課程中逐步引導學生理解版面配置,減少對模板的依賴,提升自主設計能力。
強化地方文化連結:增加實地考察與討論活動,讓學生透過親身體驗理解地方歷史,縮短知識與生活的距離。
持續優化成果呈現:透過學生回饋調整教材與活動,讓未來的成果手冊更貼近學生的想法與創意,提升學習成就感。
-
01生活美感
導入活動:教師預先拍照公館社區街頭照片,帶領學生以雙語分析其具備有的美的原理原則:反覆Repetition、漸層Gradation、對稱Symmetry、均衡Balance、調和Harmony、對比Contrast、比例Proportion、韻律Rhythm、單純Simplicity、統一Unity。
展開活動:分組發下數本Amazing Pingtung 雙月刊 雜誌,學生每人選擇一頁最佳構成版面,把透明片、描圖紙疊在雜誌頁面上,用奇異筆、膠帶等標記出版面元素(主標題、副標題、內文、補充說明、插圖、照片等),依照重要性寫下數字排序,分析不同訊息的排列關係。
綜合活動:發現「標準字、標準色」,具備品牌辨識及企業識別系統(CIS)的概念。認識平面設計師、介面設計師、空間設計師、工業設計師、多媒體設計師等工作。為之後「文史工作者」、「印刷廠老闆」職人講座鋪路。
*2節連堂授課 -
02認識地方(講座)
導入活動:由教師本身的學習歷程出發,蒐集歷屆畢業紀念冊照片和社區故事,示範從生活中尋找地方。
展開活動:尋求屏北社大或地方村里長推薦講師,結合教師研習,舉辦地方文史職人講座,介紹公館區域的廣泛特色。銜接外拍和訪談,讓學生有綜觀的大方向,對什麼值得紀錄,什麼談得下去,有基本的概念。
綜合活動:學生回家訪談自己的家人,尤其是阿公阿嬤的長者,從「食衣住行」開始,關注他者對地方的記憶。
*2節連堂授課 -
03田野調查
導入活動:具備同理心,以取得當地觀點,並建立自我的內部觀點 ,從個人經驗找到集體性。
展開活動:閱讀〈打開日本時代的鉛筆盒〉 、〈考上醫校回頭嗆校長〉 。從自己也有的物件或觀點,設計調查訪談的方向。從空間觀察(山河、動植物、建築)、活動體驗(參與特定聚會)、人物訪談面向(生活故事),沙盤推演出小組須要分工合作的執行項目。
綜合活動:找空堂的校內師長做訪談練習,如校長、教務主任、學務主任、總務主任、輔導主任等,分組行動進行五道問題練習單。校外選擇,社區協會、鄰居、村里長、店家,建議以跟自己熟悉或親戚家人相關優先。
*2節連堂授課 -
04校外採集
導入活動:戶外教學通知張貼聯絡簿,事先知會校方、家長、導師,外出原因及日期時間。
展開活動:規劃好走讀社區的區域,實際踩點回顧地方文史講座中提及的地方,帶學生實際走一圈。公正國中>>新興社區中心>>天后宮>>公館國小>>消防隊>>回返。
小組行動,但每個人都要線上繳交照片10張和文字心得50字,下堂課練習排版要用。
綜合活動:若要再有更多時間拍照觀察,或深入訪談,則由小組學生彼此約好時間,或和對象約定。並請跟家長、老師回報,注意自身安全。
*2節連堂授課 -
05成果發表(講座)
導入活動:邀請印刷設計職人擔任講師介紹騎馬裝釘、膠裝、精裝等差別,紙張材質介紹等。
展開活動:介紹經典書冊設計作品,帶領學生檢視思考每組產出的書冊。將採訪故事與美感攝影,分組合作宣傳,透過網路電子檔或實體書冊將成果分享給大眾。
綜合活動:後續可將作品展示在學校佈告欄,以及臉書網站,擴大課程效益。
*2節連堂授課 -
06印刷編排
導入活動:觀看《啊!设计》系列の排版之歌 ,察覺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文字大小與間距」的排版威力。
展開活動:
文字少圖片大的封面排版練習,以上堂學生蒐集的照片、文字,練習五種排版構圖(10min)
版面內容規劃術(15min)
1. 放射型:中心樞紐,輻條則向外放射。中心為特別突顯出的重點,不一定要在正中央。
2. 線型:線型的視覺圖像紀錄是依照左翻書籍的版型,易讀,格式是從左上到右下,呈現斜對角的方式。
3. 塊狀型:可以分割單一頁面或跨頁,劃分出截然不同的區隔或各別單元。
4. 爆米花型:自由隨意模式,靈活擺放你想記錄的訊息。
5. 摩天大樓型:近似塊狀型,不同點在於將單一頁面分割成一個接一個高而直的版塊, 每個板塊放置不同訊息。
綜合活動:適量不過度地,參考諸多可放入排版的元素,如標題框、說明小人、指示線、分隔線、幾何圖塊等。將採訪故事及攝影圖像,運用電腦設計繪圖Canva軟體集結成美感行動誌。
*2節連堂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