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再造-金繼與水彩之美

核心概念
  • 色彩與色彩之間的搭配與美感
  • 水彩藝術的不確定性(用重複的技法展現美感)
  • 破壞之後所產生的獨特性美感,透過裂痕和拼貼組成。
美感知能
  • 觀察生活當中物品的瑕疵或不完美,觀察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 物品獨特性(功能、顏色或造型的獨特),自己的獨特性
  • 觀察紙張和木片用剪刀與手撕的不同。
  • 水彩用具使用
  • 水彩技法(渲染、縫合、重疊、平塗)與特殊技法(鹽、噴灑、撞色等)
  • 手撕、剪刀和拼貼技巧

課程概述

第一階段,課程以水彩四大技法與特殊技法為基礎,啟發學生創作的靈感,構圖於畫紙上。
第二階段,讓學生採用手撕或剪刀劃破紙張,顛覆原有畫作,將原本完整的畫紙,化為不完美、不完整,換個角度欣賞破碎之美。
第三階段,將碎片重新拼湊,融入個人美感的體驗,綻放出獨特的形態,勾勒出另一番風貌。

三個階段的創作歷程之後,在此階段引領學生對美感的觀察與感受,介紹對照源自日本的藝術修復技術--「金繼工藝」。學生的水彩作品重新創作過程,就像金繼工藝以亮眼的金色粉末,點綴破去的裂痕,不僅是在修復破損的陶瓷器皿,更是重新賦予舊器嶄新生命與美麗。
最後導引至生命教育的省思,每個人的缺陷與不完美宛如破碎畫面,然透過重新拼湊,發掘自我生命的價值,如同金繼一般,再次受人重視與欣賞,凸顯全新的價值所在。就像新生的畫面一樣,雖不完美,卻獨具風采,將自身的缺憾轉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亮點。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習水彩不同技法,特別是不可控性(特殊技法)
  2. 受挫力,藉由破壞或意外或不可控性,去接納所有發生的一切
  3. 破碎中修補,從不完美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學生能體會生命教育和發現自己的特色。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在水彩上色時,要花比較多時間,從工具介紹到擺放需花一節課時間詳細說明。
  2. 介紹金繼工藝時,少部分學生不太能了解,挫折與作品裂痕的連結。但相較於比較感性思考的學生或曾遭遇困難和挫折的學生,體會較深,學生也在操作時比較有感動,也在製作過程中去理解困難在生命中的意義。
  3. 對於這次課程中,將金繼的工藝,介紹給學生時,學生操作起來是很愉快的,學習細節的修飾,也非常精緻,反而不太會去想之前挫折和困難的事,或是在過程中,療育之前的挫折和困難。
課程規劃
  • 01
    介紹金繼之美

    金繼,是將碎片重塑的美學十,金繼是源自日本的修補技巧,本意是將破損了的陶瓷器皿修補好,並且刻意將器皿破損之裂痕,以金色突顯出來,使破爛的陶藝重新裝飾起來,再次被欣賞,提及生命教育,生命之中有失敗的經驗和故事。

  • 02
    水彩介紹與操作一

    介紹水彩用具和技法,分別為四種技法,基本技法1.平塗

  • 03
    水彩介紹與操作二

    介紹水彩用具和技法,分別為四種技法,基本技法 2.重疊.

  • 04
    水彩介紹與操作三

    介紹水彩用具和技法,分別為四種技法,基本技法,3.縫合

  • 05
    水彩介紹與操作四

    介紹水彩用具和技法,分別為四種技法,基本技法, 4.渲染

  • 06
    特殊水彩技法五

    介紹特殊技法(撒鹽)、特殊技法(撞色)等,經由不確定的色彩變化產生美感。

  • 07
    破壞與撕裂一

    在紙張,進行撕裂或碎切,使其增加破碎感和自然地斯痕,用不同的材質,創造出不一樣的裂痕和紋路。

  • 08
    破壞與撕裂二

    在木片上,進行撕裂或碎切,使其增加破碎感和自然地斯痕,用不同的材質,創造出不一樣的裂痕和紋路。

  • 09
    重新組合一

    由不同的碎片,經過美感排列(相似色、對比色、色相、筆觸、色塊、)等,排列出心中理想的美感樣式,利用免洗紙盤來代替金繼的陶瓷盤,作為圖紙排列的襯盤。

  • 10
    重新組合二

    由不同的碎片,經過美感排列(相似色、對比色、色相、筆觸、色塊、)等,排列出心中理想的美感樣式,利用免洗紙盤來代替金繼的陶瓷盤,作為圖紙排列的襯盤。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