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我想要帶著學生從生活中的禮盒禮品、各式生活運用紙材,探索紙張的質感與色彩,以及在實際運用當中的文化美感、意義性與目前台灣紙張印刷在質感的運用性思維。請學生收集三種不同的質感包裝紙或紙箱,選取最美的部分裁切成A5,討論紙張在裁切時以何種美為裁切思考的重點,思考包裝在色彩與質感的運用是如何搭配,進而將所有學生收集的紙材進行展示,並加入紙廠的紙樣質感觸摸,希望學生累積紙質豐富且多樣性經驗,以及紙張運用時在色彩與質感上的意義思考。最後運用全部展示的紙材與教師提供的紙材進行紙質與色彩搭配設計,且完成對自己未來期許的『心願卡』,在色彩搭配與質感的選擇必須和個人寫在卡片上的感覺相呼應,並分享發表。
美感預期成果
1.從生活中進行包裝紙、紙盒的色彩觀察與觸摸,並收集3種紙材,完成美感自我觀察的經驗。
2.運用生活紙材進行色彩、觸感分析與討論,形成自己的色彩質感概念。
3.寫一句自己在國三轉捩點的心願,找出適合自己心願的色彩與質感紙材。
4.以學生收集與教師準備的紙材,先後完成兩件心願卡作品(6cm×17cm)做比較。
教師課後省思
1.探索階段在學習後段的孩子有些沒辦法跟上來,原因在於思考的緩慢以及沒有建立五感思考的習慣,未來在課程進行中,應該可以將學習目標分成兩個層次,讓全班普遍都能達到的基礎目標,以及學習高成就的孩子可以加深的階梯式學習目標。
2.未來再重新上這個單元,心願卡的命題必須更仔細思考,讓命題更貼近於某些剛建立形式運思期的學生,讓他們更能夠體會探索的內涵,以及調整成專注在色彩與質感的探索體驗。
3.在美感教育的六大構面,初階的課程設計與中階的課程設計,應該有系統性地進行課程思維調整,讓學生能夠建立更基礎的美感素養,在中階探索階段不是與初階形成斷裂的學習邏輯,必須考慮順序姓、繼續性與統整性三大原則。
4.這次的實驗課程觀察到,高階的應用階段在國中很難用六堂課進行完整的學習,可能可以是高中階段的學習階層,或者是一整個學習的美感實務課程。
-
01引導
四人一組引導學生說出自選紙張的色彩與質感應用原因;提供各種紙材讓學生進行質感觸摸並說出感覺,並將紙材進行展示。
-
02紙材觸摸
讓學生觸摸展示紙材,說明心願卡創作用意,教師提供各組一句示例請各組討論出選擇何種顏色與質感的紙材,並進行報告。
-
03紙質與色彩配置
每位學生以自己的心願語句,分析適合哪種紙質與色彩,並找到適合的紙張,老師提供例子說明後開始製作心願卡(6cm×17cm)。
-
04製作心願卡
請學生完成心願卡,依序分享作品,分享重點為質感色彩的運用,以及如何安排版面的思考邏輯,教師依分享狀況進行補充。
-
05分享與總結
同學完成第二次作品,分組交互評分。請各組討論在這次美感學習的經驗,可以運用在生活的那些部分並派代表發表,教師以生活美感簡報進行這次學習經驗的總結;課程結束統一展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