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澎湖‧記憶是最美的色彩

核心概念
  • 體會色彩連結彼此記憶的能力。
  • 感受心中的色彩在主題中代表的意涵。
  • 理解色調變化如何反映情感與記憶。
美感知能
  • 藉由色彩的連結,認知色票作品傳達的意涵。
  • 將記憶中的景點轉化為五個具備意義的色彩。
  • 在色調的組合中,感知家鄉色彩的豐富變化。

課程概說

本課程實施於澎湖縣立西嶼國中,教師現任教於臺北市立明湖國民中學。

2018年,澎湖縣將舉辦「世界最美麗海灣」計畫,除了引以為傲的碧海藍天外,縣內的景觀也是備受矚目,以此為課程核心,引導學生在課程中,調出各海灣及景點的專屬色票,希望藉此內化學生心中的美感與家鄉情懷。
藉由瀏覽澎湖地圖,與學生討論出澎湖縣內具代表性的景點,每位學生選定兩個景點作為主題,並展開練習。在「美感的調色盤」階段,學生需調出關於景點的五個記憶色彩,並簡單形容自己對於這些色彩的感覺;在「變奏的調色盤」階段,學生需在選定的景點加入形容詞,以做為色調改變的方向。
課程後段,藉由學生相互分享作品的過程,讓學生猜想對方用色彩描述的景點為何,增強彼此心中的澎湖色彩意象。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將學習到家鄉色彩的美感,在調色的過程中,反映出記憶裡的景點色彩,完成富有人文溫度的色票。

教師課後省思

1.學生在描述代表澎湖的印象色時,教師考慮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學習單常寫錯別字,或是常有不會寫的詞)預先準備了四十餘個形容詞在投影片備用,不過,實際教學仍先請學生分享想法,預估在學生詞窮或是難以表達時提供參考,沒想到孩子表現得很好,討論十分熱絡,形容詞表完全沒派上用場,幸虧未提早公開,以免限制了學生的思路。我藉機讚美學生對色彩的想像,這是美感課第一次讓我驚豔的部分,孩子的經驗提取出來的時候,我們必須以期待聆聽。

2.學生選定記憶色票主題方面,開始授課後,感受到學生對於某些景色強烈的歸屬感,我放棄原本將課程定位要完成全澎湖景點的構思,轉而調整為依學生真正想呈現的地方來調色,學生較能明確地轉化記憶中的色彩,並適當加入自己的情感,表現出色調的變化。

3.色票部分,比起學生自行描出色票的五個格子,未來若要實施可直接影印,以省去過多的繪製時間。調色的步驟佔去六堂課中近一半的課堂,但我仍覺得比起直接以色紙、紙膠帶等現成的色彩選項黏貼來得好,因為學生著實思考了許久,過程中見到不少在紙上試色數次才下筆的學生、猶豫哪個顏色比較適合的學生、考慮深一點好還是淺一點佳的學生,孩子開始探索「怎麼做比較好」的時候,是課程裡最令人感動的時刻,甚至有平時上課較會吵鬧的學生安靜下來,很專注地調出她記憶中的五色漸層。

課程規劃
  • 01
    澎湖色彩引導階段

    藉由七年級色彩課程引導學生思考色彩的可能性及重要性,向學生提問:「代表澎湖的顏色為何?」,觀察學生記憶中對於家鄉色彩意象的敏銳度。藉由觀賞影片及圖片、瀏覽澎湖地圖,在教室中完成一次家鄉的觀光(西嶼國中和市區相隔較遠,學生對於其他鄉、離島的熟悉度較低)請學生寫下心中印象較深刻的五個色彩,並且要加入形容詞,為下節課暖身。

  • 02
    學生決定主題階段

    統整上週學生寫下的「澎湖印象代表色」,請學生做簡單的分享。依照第一堂課的地圖,教師整理出一張景點清單,請學生選定兩個景點作為自己的印象色票主題,使學生選定的主題能遍布全縣範圍。

  • 03
    美感的調色盤階段

    發下空白的色票卡(小卡上有五個長形空格及標題列)請學生依照自己選定的主題,先想像一下景點給予自己的感覺,再選定五個浮現心中的色彩,使用水彩顏料調色,將色彩填入色票中。色票下預留一空行,學生需填入一個形容詞,以形容自己畫出來的色彩,標題列為景點名稱。

  • 04
    變奏的調色盤階段

    教師發下新的空白色票卡,請學生在選定的主題上加入一種變化,例如時間性的變化:清晨的、正午的、黃昏的、夜晚的,或是季節性的變化,再次運用水彩調色,完成不同調性的色票。

  • 05
    色票觀察交流階段

    學生分享完成的「美感的調色盤」成品,教師請其他學生觀察色票,試著猜想作者的主題為何?答對者需進一步解析從色票中看到了什麼。以「變奏的調色盤」成品延伸討論,請學生分享在加入形容詞的變化後,自己在色調上形成了怎麼樣的差異。

  • 06
    美感色票總結階段

    學生分別將完成的「美感的調色盤」、「變奏的調色盤」成品貼到展示海報上所對應的市、鄉區域,教師帶領學生討論這些獨一無二的色票,並總結六堂課的成果,校內課程展覽結束後,學生的色票作品集結成書。

林雪倩
臺北市立明湖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北市立明湖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