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原民色彩羊毛氈創作

核心概念
  • 色彩與自己的關係
  • 生活中色彩的可能
美感知能
  • 理解傳統色彩的意象與源由
  • 傳統色彩的調和

課程概說

學生認識台灣的色彩,了解色彩與環境的關係,理解色彩與自己的關聯並運用。
本校學生組成大多由太魯閣族、阿美族等族群為主,上課介紹族群的特色與色彩,引伸至台灣的色彩概念,學生藉由分組討論,了解自己與傳統色彩間的關聯。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認識台灣多元文化的色彩,了解色彩與環境的關係,理解色彩與自己的關聯並運用。此次課程著重在太魯閣族與阿美族等族群為主,希望學生能了解這兩個族群的特色與色彩,並延伸至台灣的色彩的多樣性,學生藉由分組討論,也了解自己與傳統色彩間的關聯。
 

教師課後省思

1.由於現在手機相機的普及,有許多學生照片是經過修圖加工的,因此造成相片分析出來後顏色不甚理想,因此需要規範學生的照片的是不需經過修圖的。

2.雖然學生大多有手機相機等3C產品,但是學生的電腦基本能力不佳,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教,因此需要先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能力。

3.在製作羊毛氈球時,需要請學生注意戳針的危險性,不可以嬉鬧玩耍。

課程規劃
  • 01
    族群傳統色與紋樣介紹

    了解太魯閣族與阿美族的傳統色及紋樣,如:菱形紋、祖靈之眼等等。作業:在自己住家部落拍照,主題是自己生活週遭食衣住行等的色彩,並上傳FB群組

  • 02
    色彩分析

    介紹太魯閣族與阿美族的傳統色彩來源,並分析分享學生們的作品。 作業:修改或補交作業,選定自己喜歡的紋樣。

  • 03
    色彩工具學習應用

    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網站介紹與應用,將讓學生們自己的作品利用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網站的功能,提取自己喜歡的顏色並記錄下來。

  • 04
    實作

    利用前一周的色彩紀錄來創作自己的紋樣重新配色與排列,並學習羊毛氈的基本技法(針氈)

  • 05
    討論與創作

    進行發表。作品拍照。

張意佳
花蓮縣立平和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花蓮縣立平和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