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色彩單元作為切入的面向,特別是學生生活上每天觸手可及的小物件,去發現色彩問題。
(1)學生常對身邊周遭或日常見到或使用的物件視而不見,因此將藉由課程來探討相關的色彩問題,選擇最有興趣的物件深入觀察,分析物件的
色彩意象,討論設計者的用色的理由(設計者觀點)、及個人的觀察與發現(消費者觀點)。
(2)練習用顏料調出所觀察到的顏色(色彩分析),思考如何改變轉換的顏色(個人喜愛),經由降低明度來觀察色彩變化。
(3)經由轉換色彩的彩度作比較,同時考慮的顏色能否調和,能說明選擇配色的變化
(4)觀察加上其他顏色混色後的改變。
(5)理解色彩重新排列可改變色彩意象。
(6)各組能互相學習與欣賞與發表感想。
美感預期成果
1.能理解色彩的意象
2.瞭解色彩的調和與配色方法
3.學習合目的的色彩處理,日後能自由運用在其他各式需求上
4.能在過程中學習表達與反思
教師課後省思
「彩」之物語這個課程主要是想帶領學生從生活物件的觀察中,體會色彩與人的密切關係。課程連結學生生活,的確較能引發他們的興趣。學生從不特別注意到察覺生活環境的色彩,很快進入狀況,由老師拋出的問題裡開始學習去換位思考,每個物件存在著許多實用性的考量,給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與尋找答案的機會。在練習調色的過程中,學生驚呼自己調出的顏色好美,雖然只加上不同比例的白色(黑色),感受卻大不相同,也間接提升對色彩的敏感度。但在色彩意象的部分,有許多學生覺得將意象用文字表達、再轉換成色彩是困難的,所以必須多一些時間做說明,先請他們想像一個情境,再用文字形容感覺,可以用哪種顏色來呈現,從色票中找出符合的色彩,也許可以直接用色票剪下也是另一種快速的方法。
-
01發現與觀察
找出各組最在意或感興趣的物件,共同討論此物件的配色如何?可否有其他不同的可能?記錄討論過程,推測設計者想法。
-
02手眼合一
色彩分析後嘗試調出物件裡有哪些色彩?並嘗試加上不同程度的黑色以降低彩度,並觀察其變化再用文字記錄個人想法與感受。
-
03色彩練習
為了降低原本顏色的彩度,加入不同程度的白,比較其中差異性再選出最適當的配色。
-
04調和與對比
設定色彩意象再將原本色彩加入其他色,使之混色產生視覺變化,再選出最佳組合。
-
05色彩的對話
根據討論紀錄,讓學生進行色彩排列與改造。
-
06發表與分享
各組派代表給予回饋,發表過程中的發現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