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生活中的結構

核心概念
  • 結構及構造之美
  • 友善的結構處理
  • 環境中結構的可能
美感知能
  • 能理解結構及構造的意義
  • 能透過構造產生設計意圖
  • 能思考以結構及構造表達抽象概念
  • 能對生活中的結構進行討論
  • 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
  • 能透過同理心產生多元的美感包容

課程概說

澎湖本身因建築材料缺乏,早期多就地取材,以咾咕石為建材。咾咕石因大小不一、凹凸不平,工匠們有「先大後小、下重上輕」的口訣,依照經驗堆疊出堅固又不會傾倒的建物外牆。
日治中期後水泥引進,又因當地具有鹽份的海風,澎湖古厝多以空心的水泥花格磚來代替易生鏽的鐵窗花,不僅有豐富的圖樣設計,也具有透氣防盜功能。
本單元以澎湖建築為引導,前半讓學生利用撲克牌、長尾夾及迴紋針的堆疊來練習產生穩定的結構。後半課程利用紙片組成的鏤空紙盒,學生先依前半的課程經驗來堆疊紙盒,再加入重物後,替紙盒設計出具有支撐力又具有美感的補強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活動設計體驗結構與構成美感存在生活之中。

教師課後省思

第四節課的迴紋針容易變成軟鐵絲創作,必須引導往課程目標。

課程規劃
  • 01
    結構的基礎概念

    以澎湖建築特色講解結構的基礎概念,欣賞日常生活中可見的結構之美。

  • 02
    撲克牌堆疊結構造型

    小組利用撲克牌,在不使用黏著劑的情況下(可剪可折),堆疊出具有高度的結構(每組限一盒撲克牌),並各組展示發表。

  • 03
    長尾夾堆疊的結構造型

    分小組利用長尾夾,堆疊出具有穩定及美感的結構造型。由於材料的性質,容易發展出2維空間的造型,必須想辦法讓物體立起來,並能承受長尾夾本身重量。

  • 04
    迴紋針堆疊的結構造型

    分小組利用迴紋針,堆疊出具有穩定及美感的結構造型。本單元希望能延續前3節課,維持工具本身的形狀, 由基本單位塑造成其他造型,猶如蓋房子所需磚頭,每個磚頭都是相同形狀,卻可以蓋出各式房屋。

  • 05
    如窗櫺般的鏤空紙盒

    個人設計製作具有構造及秩序之美的鏤空紙盒(窗櫺設計),必須思考所設計來的圖樣除了美觀外,是否有支撐效果。

  • 06
    紙盒負重測試

    分小組利用鏤空紙盒堆疊出造型,在盒中放入重物後,利用卡紙進行補強,並思考「線條多就一定好嗎?」討論必要的存在。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