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期望培育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覺察美、感受美、探索美、認識美及實踐美的能力,將美運用於日常生活中,以「色彩」、「構成」為主要的課程主題,認識美的形式原理。在一個形象當中,色彩是最直接可以感受到美感要素之一,令人感到愉悅的色彩搭配構成,通常要能展現調和的原則,讓所有的組合要素可以和諧共處,因此本課程期望透過生活餐飲甜點的美感試驗練習,讓學生關注色彩調合、色彩與構成關係,再欣賞各式的甜點擺盤例子、設計的圖片分析其色彩意象的組合,討論色彩心裡意象美感在自然界令人感到調和的原理,接著讓學生應用色彩意象與構成均衡原則,排列出屬於自己的下午茶時間的甜點擺盤。
美感預期成果
預期孩子在生活中能察覺感知、探索發現 、表達美感並應用,日常有感,即能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
教師課後省思
1.進行過程都算很順利,學生也很喜歡,成品也沒造成汙染,值得試試看的單元。
2.最大困難是食材的保存與購買,需花費較多時間選擇與比價,就是要物超所值,才能端上桌,事前的準備需較多時間。
3.這單元學生從視覺美感學習到生活飲食美感,再到電腦卡片設計一連貫課程,時間進行六堂課有些緊湊,應該給學生更多時間思考空間,因此建議在多一~二堂課程學,進行最後討論和回饋。
-
01午茶時間觀察家
1.\t發現甜點擺盤的趣味 2.\t影響甜點好吃的要素 3.\t營造好吃感要素外在擺盤要素 4.\t完成於學習單
-
02色彩分析圖1
1.\t提供多種不同甜點圖片,分析色彩的組成、色彩的比例…. 2.\t學生主動用色票找出甜點圖片相對應色 3.\t學生主動發現①色彩組成配色關係 ②色彩比例(主從關係) 4.\t學生練習用色票配色並分享發表
-
03色彩分析圖2
1.\t學生用色票找出對應色找出圖片甜點色彩原理 2.\t發現色彩心理中酸甜苦辣與自然界心理的聯想 3.\t發現可口甜點的命名和色彩抽象意義的相關性相關(如:黑森林巧克力、彼岸花、法式女伶…) 4.\t學生練習用色彩抽象意義命名並分享發表
-
04甜點擺盤分析圖1
1.\t單色甜點擺盤圖片擺盤的排列與美的原理中漸層、節奏、反覆、律動相關 2.\t各組學生練習用單色各式幾何圖形紙板排列構成原理 3.\t學生分享構成原理與自然界相關性
-
05甜點擺盤分析圖2
1.\t教師提供菜單,觀察編排構成 2.\t學生發現色彩主從的平衡與變化關係 3.\t學生發現構成主從的平衡與變化關係 4.\t學生分享發表並紀錄完成於學習單
-
06午茶時間共享桌
1.\t教師提供餐盤食材素材及自然植物裝飾,將以實際食物排列組合。 2.\t教師引導學生設定主食材(視覺焦點)→思考擺盤布局(形式原理的應用)→裝飾點綴,並拍照分享。 3.\t分享小組或個人分享表達美感的體驗 4.\t享用美妙的午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