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美日誌構成

核心概念
  • 對稱的古典美學
  • 平衡的現代美感
  • 主從關係凸顯焦點
  • 格線的分割邏輯
  • 組合決定樣式
美感知能
  • 知道怎樣才是合宜的構成
  • 能欣賞對稱的美感
  • 知道不對稱的平衡也有動態美感
  • 知道如何凸顯主題焦點
  • 了解網格間要留固定間距
  • 知道組合元素調性決定樣式風格

課程概說

讓學生先從觀察分析身邊現成文宣的構成排版來比較出好壞構成的差異以及發現好的構成設計品的條件,進而嘗試無色彩的元素排列構成,掌握了主從關係與平衡之美後再轉換成圖文編排,期許學生透過學習經驗後能在生活中為自己挑選或設計構成合宜的日常用品。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透過觀察分析能懂得編排構成時該有輕重緩急的區分,透過習作體驗能了解主從關係的構成,進而能自行表現主題性的構成作品。

透過學習歷程希望學生能學會整合訊息並在追求易辨識的構成過程中使版面變得更美觀。

最後透過日曆的創作,讓學生更關心日常生活的節氣變化,並透過具象與抽象的重新排列組合,將具有傳統回憶的日曆重新詮釋構成為一個有現代美感的日常用品。

教師課後省思

筆者發現第一堂課運用描圖紙觀察分析文宣品的前測體驗中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觀察!對於美感應該不是真的無感,而是不知如何看!所以我覺得讓學生學會如何看,如何觀察與審美,比學會如何做來得重要!
實驗課程結束後覺得六堂課時間稍嫌不足,前備課程可以先讓學生透過鑑賞比較好壞構成的差異,最後實作部分發現少數人沒有耐性慢慢剪貼紙膠帶,建議可以換成大一點的底紙,以減少裁剪紙膠帶的時間。

課程規劃
  • 01
    觀察現成文宣的構成

    發給每位學生一份文宣品,請學生透過描圖紙觀察與分析畫面中元素們彼此的關係。

  • 02
    自由布局與限制布局的體驗

    給學生不同大小的無色彩灰階色塊,請學生嘗試對稱式與非對稱式的排列並比較優缺點,進一步在非對稱式排列中嘗試出平衡的現代美感構成。

  • 03
    主題性構成元素蒐集與分析

    學生選擇一節日與節氣日來當主題蒐集相關元素並分析輕重關係。

  • 04
    幾何圖形構成

    將蒐集與決定採用的元素先以幾何圖形代表來構成排列看看是否能表現出主從關係。

  • 05
    幾何構成圖形化

    將正式的圖文安置在上一堂課決定的構成版面中。

  • 06
    主題構成完成與發表比較分析

    繼續完成有美感的圖文構成並準備上台發表。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