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美感課程-質感

核心概念
  • 質感的視覺性與觸覺性
  • 質感對日常生活中的影響
  • 不同質感的意象與聯想
  • 質感的美感
美感知能
  • 質感的視覺性與觸覺性
  • 質感對日常生活中的影響
  • 不同質感的意象與聯想
  • 質感的美感

課程概說

本系列課程是從質感的意象出發,首先會藉由PPT(視覺)以及恐怖箱(觸覺)的活動來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並重新讓學生去注意到物件的質感帶給日常生活中很大的影響,並且無所不在。

在整個系列課程的中程,分組讓學生在校園中實際探索各種質地的特色,如:溫暖、冰冷、柔軟、堅硬、粗糙、光滑。比較質地改變所產生的心理感受,如:什麼樣的質感可以給你溫暖的感受?並於下一週課堂分組報告、分享與討論。

在課程的後段,讓學生根據組別,合作構思如何設計一款富有美感的椅墊,如:讓人可以透過視覺或觸覺,去感受到這是一款溫暖的椅墊。

質感所產生的聯想與感受,每個人對不同的質感的感受跟定義也不盡相同,這是此次課程最大的挑戰之處。期望學生不僅增加美感經驗,也能夠發現日常生活不曾注意到的質感元素、欣賞不同質感產生不同的美,進而學會在日常生活,隨時隨地就可以去思考任何人事物的質感問題。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從中能瞭解質感對於物件所產生的影響。
2. 學生從中能聯想質感對於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關係,
3. 學生從中能欣賞不同材質所產生不同的美感。
4. 學生能設計出兼具美感與實用的椅墊。
5. 透過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表現出自發、互動、共好以及團隊精神的態度。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美感課程設計中,讓學生重新去注意到生活中不同材質的東西,有著不同的質感,並發現原來質感這種東西是隨處可及,如影隨形。並透過實際帶學生去尋找校園中的質感,去思考質感帶給日常生活的影響是什麼。最後分組嘗試共同創作出不同質感的椅墊,實踐美感回饋到生活中。

整個一系列的課程,可以從學生的反應回饋中,得知學生也開始對生活中的各種材質的東西有感,這些美感的體驗也開始在學生心裡面萌芽。

課程規劃
  • 01
    何謂質感?(質感的視覺性)

    以合作學習法中,小組遊戲比賽法(TGT)來進行此次課程,以每組4至6人來分組,共分為6組,並選出組長,最後獲勝的組別將獲得表揚與嘉獎。教師於課堂開始先介紹美感教育實驗課程計畫,並進行分組。接下來,開始透過PPT介紹,何謂「質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質感,來進行討論。主要讓學生探討不同質感的視覺表現,不同的質感看起來如何。

  • 02
    質感體驗:恐怖箱(質感的觸覺性)

    於課堂開始先複習上週所學,並開始進行發展活動:「恐怖箱」。讓學生透過「恐怖箱」活動,實際觸碰、感受不同質感的東西,激發興趣、建立關於觸覺所帶來的材質感受,摸起來如何。

  • 03
    尋找校園中的質感(蒐集生活中的質感)

    藉由前兩週讓學生感受到表面的質感所傳達出不同的訊息之後,本週給予不同組別不同的意象任務:溫暖、冰冷、柔軟、堅硬、粗糙、光滑。讓各組根據任務內容,在校園中進行觀察,尋找擁有目標質感的元素,各組挑選出三種拍照、並記錄下來。

  • 04
    各組上台發表(分享心得、討論與回饋)

    各組根據上週所發現的所見所得,於台上進行發表、分享。(讓學生腦力激盪,不同的質感會給人何種感受。)

  • 05
    質感練習(一):以分組合作學習進行討論

    各組進行作品創作前的討論與構思,根據不同的質感主題(溫暖、冰冷、柔軟、堅硬、粗糙、光滑。)共同設計一款兼具任務條件並富有美感的椅墊,並用一週時間準備材料,例:溫暖組的負責設計出,讓觀賞者可以從視覺或觸覺感受到是一款溫暖的椅墊。

  • 06
    質感練習(二):以分組合作學習進行創作

    老師會準備各種五金雜貨材料,包含第二週恐怖箱的材料,提供各組使用,各組也可自行補充材料,於課堂上進行質感的創作練習。

  • 07
    質感練習(三):上台發表、教師總結

    在第七堂課最後一節的課堂上,分組上台發表、分享,再由教師對此一系列課程的總結,並根據各組的課堂表現,選出獲勝的組別進行表揚與嘉獎。

羅允
彰化縣立線西國民中學 教師

曾任教於臺中市立東山高級中學
曾任教於彰化縣立伸港國民中學
現任教於彰化縣立線西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