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美感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習慣,美感不僅是課堂上認知,還必須是內化認定的生活模式,「家」是延續思想、傳衍生命的場所,身為家的一分子是參與者、承襲者,子女出生開始便接受父母無償的照顧,父母為子女打造了安全舒適的生活居家,子女日漸長大理所當然地接受父母日常生活的給予與安排,食衣住行無一不受父母影響,美的價值、美的感受、美的生活型態,無形中也過渡到子女的心中,這樣自然又深具影響的生活教育,就是在如此平凡的日常,一點一滴滲透進子女的身骨,捏塑出子女最初的美感思維,透過此美感課程單元,讓學生將熟悉不過的日常,調整觀看角度、放大細節,就美感教育探討的核心要項-比例、質感、構成、色彩、結構、構造之課題,與家人一起重新多面性探索、檢視自己的成長、生活場域-「家」。
這個以「家」探索為名的美感課程,其目的不是為了說服人立刻丟掉家中舊物改造居家環境;環境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的改變,家中物件的出現都有一開始存在的理由,一個選擇與變化都會對空間影響深遠,選擇的背後都有原因,這便是美感教育想要學生從意識存在、開始認知、接著探索分析,然後思考統整,最後才是解決問題達成美感目的,從家出發學習領悟,之後不管身處哪個場域都能一樣的充分觀察、理解、思索,才不致因美感之名造成更多的浪費、雜亂失序。
原本的子女長大後會成為父母家長,儲備了美感知能後,有朝一日為了自己或下一代的生活需求,配合經濟能力修整或購置居家,能善用美感知能注入更多的美感於食衣住行中,提升美感品味潛移默化下一代,又或者能為更廣大的民眾服務,這便是美感課程的期望,儲具美感知能的學生將來投入各行各業,若能善用所感所學於生活與職場,造就更具美感的社會,這就是美感教育最終目的。
美感預期成果
帶著學生依美感課程單元,一一檢視存在於以「家」中心,日常食衣住行各面向的生活空間與物件之樣態質色,並進一步紀錄與分析釐清觀點,找到提升美感生活的方法。
教師課後省思
六堂課要讓學生理解美感、認知美感、使用美感、內化美感是很艱難的教學,但唯有改變思考、強化深化美感意識,才有可能驅動自身美感生活實踐。在執行教案的同時深覺老師的美感自我省察與實踐的行動力,是最具感染力也最具說服力的美感量能,提問的過程傾聽學生的生活觀點與學生一起討論思考就是最具效度美感教學方式,自主觀察引導與自我提問的訓練是教學上的挑戰。
以前總想給學生立即明確的答案,但經過美感教案的設計思考歷程,有了新的教學思維觀點,提問的答案不馬上出現在課堂上,讓提問引導出更多的提問,把更多時間讓渡給學生在生活中思考,並讓學生從生活尋找答案,答案不會只有一個,就像抵達終點不會只有一條道路,選擇思考方向是美感決定性的關鍵,美感選擇因年齡性別、因身份工作、因生活經驗、因地域國情…..而有條件差異,在差異中如何適切、合宜的選擇需求與美感,會是所有人都要學習的美感課題,取捨之間的平衡如何達到美好?!取捨間是否能達成自我與他人的共好,這將是我未來美感教學規劃的思考重點。
構成思考練習題的教案設計,執行後發現活動體驗課程時間規劃太過短暫,美感暖身遊戲至少需獨立規劃1小時,後續小組個別分享、檢討、評分也需1小時,此教案總教學時數增加至10~12小時將引導與探討時間拉長將有更多學習的成效。
-
01拉開美感生活序幕
美感初體驗-透過分組遊戲活動對美感六大構面進行發現與認知。
-
02以食觀形 (比例 / 構成)
從最熟悉、最感興趣的日常飲食進行美感關注與探索,以飲食器具形制、質感、花色出發,重申美感必須進入日常,運用於日常享受於日常。
-
03以衣感質 (色彩 / 質感/ 構成)
從日常衣著微觀質感與花色的變化,搜索家人各季節衣物,觀察質感差異與質感功能的對應性,了解質感除了觸視覺外,還有設計與功能性的考量,利用淘汰的舊衣物布料做異質組合,練習質與彩的平面構成。
-
04以居談美 (比例 / 構成 / 色彩 / 質感 / 結構 / 構造)
環顧居家空間的門窗、走道樓梯的空間、長寬比例關係,留意居家光線明暗、牆面色彩、家具質色配置產生的空間氛圍,並下意識覺察空間氛圍帶給居住者內心的感受,並檢核感受的舒適性、便利性、美感度作為選擇與改善生活提升美感的起步。
-
05旅行風景 (走讀美感 / 比例 / 色彩 / 構成 / 質感)
讓學生從居家空間(內)轉換到街頭(戶外),透過行走觀看風景,加強學生認知善用美感核心要素應用對生活空間影響重要性,意識公民美學的提升對社會環境的總體美感提升的影響性,加強關注社會設計參與及提升個人美感品味的認同度。
-
06經繁擇簡 (美感取樣 / 比例 / 構成 / 色彩 / 質感)
將第一~五節課單元擇一主題項目,以簡約、統一、單純的構成概念,捕 捉色彩、質感、結構、構造等景觀元素,做攝影紀錄並構成編輯輸出照 片分享,同學輪流將自己從日常生活中取樣的照片選擇最具代表作品裝 裱,其他照片製作成PPT,以說故事的型態,帶領其他同學一起走讀自 己的生活圈與自己的美感觀點,同學們分享美感心得回饋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