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重心與結構的美感創造

核心概念
  • 結構的美感
  • 結構中重心的重要性
美感知能
  • 以結構為主題,探討重心在建築物的重要性。
  • 從實作體驗與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在特殊造型的建築物中,重心如何發揮作用
  • 將學習到的結構概念,運用在積木建築模型中。

課程概說

課程活動主要是以不同粗細的木塊做為教具,分組活動。
第一階段是比賽在不黏膠的情況下,將木頭疊高,考驗學生能否能運用重心:寬的木頭在下面,細的在上面,重疊時木塊往中心集中。第二階段是比賽在不膠黏的情況下,能把木頭重疊橫向發展至最寬,考驗學生能否運用重疊下壓抵銷懸空掉落的重力及維持重心。有了重心的基本體驗及認識後,老師以圖片介紹外觀上不是四平八穩的建築,讓學生思考它們如何維持重心。
第三階段的活動,加入了黏土和細麻繩設計特殊造型建築物,黏土和細麻繩可讓橫向延伸的幅度更大,但因為橫向延伸的幅度愈大,重心偏移也就愈大,所以如何平衡,考驗到學生對重心的掌握,最後檢討的重點為搖晃時會不會倒下及造型的美觀。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了解結構的原理之後,可以在日後面臨立體作品創作或製造時,可以把本課程所學再作深入發揮。
2.學生未來在生活中或出國旅遊時,看到造型特殊的建築時,可以欣賞其結構與造型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1.此課程使用黏土和木質膠兩種黏合方式,黏土拆卸方便但是木頭表面太粗糙不容易清除乾淨,木質膠又容易被木頭的毛細孔吸乾而失去黏性,下次可能要尋找更適合的黏合材料。
2.學生的創意無極限,會做出不像建築物的形狀,比如戰車。這比較像是做公共藝術模型而不是建築模型,但兩者之間的界線在哪裡?在這個甚麼形狀都能做出建築的時代,我也不能禁止學生這麼做,只能說這些形狀空間效益不佳。

課程規劃
  • 01
    積木疊高比賽

    積木分組疊高比賽,用最快的速度將全部積木疊完,共四輪,每個同學都可輪到一次,每輪前三名的組別加分。

  • 02
    積木疊寬比賽

    分組實施疊寬比賽,在底部只有一塊的情況下,比賽將積木橫向疊到最寬,不比速度,共實施兩輪,每輪前三名的組別加分。

  • 03
    國內外造型建築介紹

    欣賞老師提供的國內外特殊造型建築,思考其保持平衡的方法。

  • 04
    積木造型創作練習

    學生輪流練習設計操作積木建築模型,一組4人輪到2人。

  • 05
    積木造型創作成品、成品發表

    分組討論上兩節課哪一個組員的設計較好,以其為藍本修正為全組共同的作品,並用木質膠固定。最後展示全組的作品。

劉偉民
臺南市大成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南市大成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