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美感比例袋著走

核心概念
  • 從度量物件的尺寸、觀察物件的色彩,調整設計物件與物件之間的比例關係,理解美感構面當中的─適當的物件比例。
美感知能
  • 認識『比例』的美感關鍵要素:適當的物件比例。
  • 分析生活物件中形成比例美的物件,形體關係。
  • 運用『比例』的美感關鍵要素設計一件生活用品。

課程概說

美國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保羅.蘭德(1914-1996):設計是什麼?設計是一種關係,一種比例。
我想要帶著學生,藉由發現生活中的比例美→物件與物件使用的調查與分析→生活小物比例配置練習三個階段任務練習,讓同學從任務中的討論與分享過程歸納出比例的美感關鍵要素-適當的物件比例。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可見的物件設計所符合的比例美感關鍵要素;分析日常生活中時常使用的物件尺寸,分析比例的美感關鍵要素在平面設計上的運用。透過生活小物的創作任務,強化學生對於美感構面中的比例運用之經驗;結合環保的議題讓同學培養自發、互動、共好的美感情意。

美感預期成果

我希望學生經歷過本次的美感體驗課程,能夠知道關於比例的美感關鍵要素,並且可以從生活環境中的各種物件觀察,發現物件中比例的美感;從歸納分析市面上飲料杯的尺寸及飲料色彩運用的比例美感要素,體驗設計規劃與杯子和飲料搭配的生活物件,達到比例美感於生活中的實踐。

教師課後省思

1.在思考設定飲料杯提袋長度、及包覆杯身的布料高度比例的同時,教師仍需要提醒同學考量重心及使用上的問題。
2.在布材質的製作上,因材料特質以及工具使用的不熟悉,所以學生實際製作的作品時無法做出精準的尺寸。因應問題的對策,是讓同學做設計的部分,製作的流程可以找有縫紉經驗的同學或家長處理。

課程規劃
  • 01
    發現生活中的比例美-

    觀察教室中物件之間的比例關係。

  • 02
    小組分享-

    整理討論觀察之後的發現(太大-剛好-太小)。

  • 03
    物件與物件使用調查與分析-

    1.同學紀錄平時所喝的飲料杯尺寸與色彩。 2.分析自己手的大小及提飲料杯的方式與狀態。

  • 04
    生活小物比例配置練習1-

    飲料杯提袋與飲料杯之間的尺寸與色彩配置發想。

  • 05
    生活小物比例配置練習2-

    在提袋上安排適當大小的圖案或文字。

  • 06
    作品展示與分享

    同學展示作品及分享設計過程的考量。

蔡孟恬
高雄市立前鎮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前鎮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