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從日常街坊廣告或招牌中觀察文字,發現文字裡的比例關係,再經由孩子自己動手試驗感受比例,探索美感中比例的合宜性。例如:在不同比例空間中使用固定寬度的線條排列文字;以及,在固定空間中使用不同寬度線條排列文字;還有,將文字結構拆解,做不同比例重組…等試驗,在空間與物件的比例探索過程中,讓孩子發現因為比例關係所引發的視覺感受,以及探索合宜的比例關係。
期待孩子能將比例概念連結到生活中,思考空間與物件之間比例的合宜性。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藉由美感課中對比例的探討,能讓孩子發現班服上的圖、文、圖與文之間、衣服與圖文之間,都存在著比例關係,透過反覆調整試煉的過程,能發現比例的合宜性,整合出最佳的視覺美感。也期待將比例的概念連結到生活,舉凡空間與物件的比例配置,如何調整才是最適合的比例,達到最佳的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在利用文字探索物件與空間的比例試驗,前四次同學對於探索的內容仍維持高度興趣,但是,到了最後兩堂,隨著反覆類似的操作,雖然探索的比例項目略有不同,但同學的興趣已明顯下滑。所以,應該再開發其他教具或改變操作方式,才能維持六堂課探索與發現的高度興趣。
課程規劃
-
01發現比例
從蒐集的文字觀察中發現美感中的比例關係。
-
02空間與物件的比例試驗(一)
指定方格紙的大小,請同學選擇適當寬度的黑色紙條,排列文字「游」。過程中,經由反覆調整,配置出適當的比例關係。
-
03空間與物件的比例試驗(二)
教師依各組指定不同寬度的黑色紙條,請同學選擇適當的空間,並排列文字「感」,配置出適當的比例關係。
-
04解構文字,玩比例
將指定的文字依部首解構,同學在方格紙內調整各部首的比例,畫下格線,並至少嘗試三種以上的變化。
-
05在標語裡看見合宜的比例
運用比例知能,在紙張上編排文詞,調整間距、底紙面積,製成標語。 最後,各組分享與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