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教學單元設計以本校歷史照片為媒介,引導學生透過校園環境變遷與環境色彩的觀察,導向色彩基礎配色的感知、發現與討論,並以『調和』與『強調』兩種基礎配色策略進行塗刷實作,讓學生也能獲得真實的塗刷技巧經驗。
運用得利塗料的電腦調色色卡作為選色工具,具有2079色的選擇,能讓學生感受豐富色域的喜悅,並能將選色經驗運用在往後的個人或公共空間美化實踐上。
本單元尚透過使用廣告顏料的調色練習,讓學生體驗將記憶中的色彩呈現出來的調色技巧預感色判斷。
美感預期成果
(一)製作人形立牌,具有移動性,可以置放在校園不同場地環境,感受物件與環境間配色的效果,並持續發揮配色認知練習功能。習作成果提供為同儕共賞與互相觀摩學習的媒介,激發更多關心與討論省思。學校就是一座色彩學習的大森林、大教具。
(二)充實色彩教學研究工具,購置塗料電腦調色色票卡。
(三)提升學生對生活環境色彩美感的覺知力。
(四)強化學生動手做改善生活環境美感的行動力。
(五)提升學生關注公共環境美感的公民力。
教師課後省思
1、第二節分組選色活動(用廣告顏料)僅以十種有彩色做選項,發現有些班級各組都選了天藍色,而有些班級各組選色差異頗大。這個現象目前仍未有合理解釋。或許變更為別種色盤來操作的鑑別力會不同。
2、使用「得利塗料2079色色卡」為習作選色工具的意義,除從大部分學生表示色卡顏色豐富之外,也設計回饋單題目以便反映學生感受。發現學生普遍欣喜能看到現成的那麼多好看顏色,是以往調色或使用顏色從來未有過的經驗。教學者因此也舉例說:目前有品牌色鉛筆已達500色,『你使用的有幾色?』『電腦螢幕的顯示色彩是1600多萬色,你的色盤早該增加了』。
3、對於『調和』與『強調』配色的說明,當看到每班習作完成後,深深覺得若僅以十二色相環色彩位置關係來說明的不足。因為每件作品的選色大多明度偏高,因此色相選擇雖具對比性,但整體色調偏明度上的類似調和。原定在教學過程中希望能順便說明『色調』的內容,因時間不足而捨棄。這部份內容只能在往後的教學中尋求補充說明機會了。
4、配色搶答與配色選色活動在整體教學時間分配上不足,有些感受性的體驗未被激發起來,也是課程設計與後續修正的重點。
5、票選色彩組合的活動,發現色票卡色樣面積很小,而且要將三個顏色色票湊在一起呈現很難成功。因此教學者先將每組所選色票色名先翻譯成「鮮明的黃色」、「中明度的湖水綠」之類的名稱再交由全班學生票選。這部分缺點頗難解決。因為要學生先調出很接近的色卡再出來票選,其難度比前面的調色體驗高。若用拍攝的色票影像代替,投影機的偏色程度也很難預計。整個色彩經驗傳達有許多關卡要解決,留待後續努力。
-
01校園色彩意識
運用校園老照片說明校園環境色彩的變遷,喚起學生對校園色彩美感的關注。
-
02校園色彩觀察拍攝
進行第二次校園色彩觀察拍攝,將小組拍攝的地點與主題作分流,讓學生能細察校園色彩現況。每組自行將拍攝照片篩選至3-5張作播放分享,說出小組同學對照片中主要色彩的感受。
-
03『調和』與『強調』配色效果的識別
運用各種美感圖片反覆說明『調和』與『強調』配色效果的識別。並以搶答方式提高積極學習參與。
-
04調色練習
以平時觀察與記憶為基礎,囑每組從:計程車、柏油路、青苔、酢醬草與今日天空共五組題目中擇兩題,調出其正確色彩並平塗於10*10公分紙片上
-
05人形立牌(一)
為了練習以三種色彩達成『調和』或『強調』配色的體驗,分發每組一本得利水性塗料2079色色票集,每組經由討論選出三種顏色,並將色碼與簡單色相描述(如:鮮明的草綠)寫在黑板表格上。
-
06人形立牌(二)
其他課堂上沒有任務的組別觀賞『得利年度空間色彩趨勢』發表的影片與『得利Let’s color』活動紀綠片,增進對空間色彩表現力的美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