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生活色彩再凝視

核心概念
  • 色彩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色彩構面。
  • 從生活情境中重新「發現、感知、重現」色彩,藉以探討色彩構面在生活中的不同面相的呈現。
  • 建立配色的比例概念,進而將色彩構面落實於生活美感之中。
美感知能
  • 學生由觀察、感知環境色彩的變化,透過調色的實作練習與運用色彩比例作適宜的配色,藉此達成美感的發現與察覺。

課程概說

本單元以「發現與感知色彩」、「重現色彩」、「以色彩為題」、「色彩悄悄話」四項子題進行。首先從生活中的色彩名稱探究色彩變化與生活的關聯性,並複習色彩的基本概念。「觀察」膚色變化與調色的案例中,重新觀察生活中蔬果與植物的色彩變化並進行調色練習。將完成的「色彩方塊」作為後續色彩基本概念統整與配色練習的素材。最後請學生分享本次課程的發現與心得後,藉由安潔莉卡.達斯將膚色化為色票編號計畫的「緣由與動機」,讓學生擯棄歧視與成見,讓色彩回歸最純粹的美感層面。

美感預期成果

  1. 希望從生活中對色彩的名稱導入,連結生活的經驗,讓學生有不同的視角來觀察色彩。
  2. 透過色卡的分析與比較,讓課本中對色彩感覺的文字敘述轉化成真實的體驗。
  3. 學生藉由觀察後,動手調色刷塗出色彩方塊,以此作為色彩比例練習的素材,藉此讓學生掌握調色的要點,並對色彩比例有新的認識。讓美感「色彩」的構面從「觀察色彩」到「感知色彩」,進而能轉化成「再現色彩」。
  4. 以提問與實作的方式,讓學生經過思考後動手排列色彩方塊,幫助學生統整所學的色彩基本概念,也藉此讓教師了解學生實際學習狀況。
  5. 希望藉由了解安潔莉卡.達斯將膚色化為色票編號的計畫,讓學生能擯棄歧視與成見,讓色彩回歸最純粹的美感層面。

 

 

教師課後省思

  1. 從日常生活中探索色彩:本次課程從色彩名稱中入手,從命名中分辨色彩差異,再由觀察疏果、植物的色彩的多元變化中,尋找重現的各種可能。在打破繪製12色相環的無趣中,因更貼近生活,所以學生開始注意生活中色彩的變化。
  2. 回歸色彩的純粹性美感:透過安潔莉卡.達斯的案例,看到觸動學生的心靈的瞬間,感受到擯棄歧視與成見後,色彩回歸最純粹的美感層面!
  3. 製作紙方塊困難性較高:從回饋單中發現紙方塊製作學生覺得困難度較高者比較顯注,為解決這個問題,未來可調整紙材,由厚紙板改水彩紙,方便塑形與上色。此外,可補充立體展開圖的概念,幫助學生縮短立體成型的時間。
  4. 學生能自行解決問題:有時教師會顧及學生能力,做太多的限制或提供過多的協助,此時適時的放手,提供學生思考的空間,也許教與學的兩方皆能有更多的收獲。
課程規劃
  • 01
    發現與感知色彩-1

    以生活中色彩名稱為題,讓其連結生活經驗,再介紹有關色彩的相關網站,引發學生對於色彩的興趣。複習色彩三要素、十二色相環等基本色彩的概念。

  • 02
    發現與感知色彩-2

    讓學生從膚色變化與調色的案例中,重新觀察生活中的色彩變化,將色彩感覺由感知轉化成感覺的語言敘述。之後裁切紙卡與組合紙方塊作為下周上色的底材。

  • 03
    重現色彩

    將上週未完成或已崩解的「紙方塊」重新固定,分組依選定的顏色,觀察蔬果植物的色彩差異,依據色相、明度、彩度變化,以壓克力顏料調出並塗在「紙方塊」上,完成「色彩方塊」。

  • 04
    以色彩為題

    將色彩方塊放於小組方盒內,拍照記錄。並排列色彩方塊以尋找色彩之間關聯性與合宜配色的方式。

  • 05
    色彩悄悄話

    欣賞作品照片與The beauty of human skin in every color影片,介紹安潔莉卡.達斯將膚色化為色票編號計畫的「緣由與動機」,使用IES即時回饋系統與學習單書寫,回饋本次課程的發現與感想。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