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紙的秩序-結構設計

核心概念
  • 結構的秩序與規律。
美感知能
  • 認識結構。
  • 從世界各個建築中體會出結構的規律性與美感。
  • 提升自我的審美概念。

課程概說

美感的最初以秩序為開頭,大多數的秩序源於自然的規則,透過重複的排列或是成套的概念,規律的組合與排列,在整齊中產生出韻律,取得畫面中的平衡。構造是生活中一切物件的基礎,有好的構造可以使物件更強韌、更堅固,發揮出最大的功能,然而構造必需有良好的規律性,物件與物件間的連結方式及排列順序,都會產生一種規律性,如中國建築中的斗拱結構,從柱子的頂端一層一層的往上堆疊,不僅有強力的耐重力,也擁有連結的功能,然而在堆疊的過程中也呈現出一種規律性與秩序,產生視覺上的美感。學生對於建築只能透過圖片來了解,只觀看到建築的外在表面,透過此結構課程使學生了解建築的構造間的連結與規律性,了解其結構後能運用於生活中的物件展現出生活美學。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認識何謂結構的規律。
  2. 能運用結構美感解決生活問題。
  3. 發現並感受生活中的結構之美。
  4. 能思考結構美感並應用、設計於生活中。

教師課後省思

  1. 此課程最後階段的作品,可改變為學生生活更貼切、更具實用性的物件為主。建築的結構練習對於學生來說與生活較無連結,感受不出學生沉浸其中的熱忱,或許可將其轉變為課桌椅的設計或是手機架等等與學生生活較多連結的作品。
  2. 本學期執行的班級為綜合科學生,已有構成的概念,因此執行半立體結構的練習時,課程能夠順利流暢的進行。未來教學如需運用於沒有平面構成概念的學生,前期的反覆、漸變、韻律等美的形式原理原則課程,可更加詳細的說明,加深學生的印象。
  3. 最後成品的呈現,因有限制要能夠程載重量的條件,大多數學生的作品還是以立方體為主,其他特殊造型的作品較為少見。然而有較特殊的造型卻無法程載重量,因此往後課程的修改可在這方面多加斟酌與考量,想出是否有不會限制學生發展,卻能符合結構力學的條件限制。
課程規劃
  • 01
    【秩序的規律】

    說明美感中的秩序,體驗透過整齊的排列呈現出美感。

  • 02
    【生活中的構造】

    從生活周遭中去發現與探索結構的存在。

  • 03
    【點線面的構成】

    運用媒材進行點線面的構成製作,透過重複、漸變、韻律、連續等方式延展出規律的構造。

  • 04
    【結構的變化】

    了解結構的秩序及規律後,將半立體構成轉變為立體結構,透過美的形式原理原則,將物件運用重覆與漸層等排列,呈現出符合力與美的建築造型。

張蓉庭
花蓮縣立新城國民國中 教師

任教於花蓮縣立新城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