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食→物→用」的生活軸向連結,從「食」的公共議題提問,接續食器「物件」體驗,最後到美感實踐的「用」設計層面,讓學生發現生活設計中隱含的美感,學習審美工具並從生活提案改善教室物件美感。
讓學生從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分階段學習。課程首先切合生活面向,本校學生常抱怨營養午餐菜色不佳,而有剩食困擾,從營養午餐問題切入,讓學生嘗試運用美感構面擺設菜肴,以視覺美感提升用餐品質與飲食經驗,解決問題體現生活美感。再延伸至餐具食器觀察,認識機能形式和器物用之美。最後「校園美感行動」,練習減法設計以合乎環境之美,透過學生討論提案應用所學的美感構面,找尋教室可以更好的物件進行微型美感改造,使人與生活環境有共好發展。
美感預期成果
1.能體驗並敘述生活中的美感素養及審美經驗。
2.能運用主色調、輔助色、調和與表現色調表現美感設計。
3.能應用美的形式原理與平面構成編排於生活餐食擺盤中。
4.能運用美感構面觀察省思環境中的生活物件美感問題。
5.能與同儕相互合作,運用設計工具以解決生活提問。
教師課後省思
1. [食-課程觀察]
學生在課程過程中,觀察到學校午餐供應商的菜餚色彩變化少,所以無論怎麼擺盤,單一黃褐色系的菜色,實在很難擺出豐富變化的色譜,所以學生將擺盤結果提供給午餐廠商,建議營養師在菜單設計時,能考量菜餚色相的變化。
另外,在實際試驗發現,學生午餐盒多為便利性不銹鋼材質,餐盒材質及色彩影響使用感受,所以在未來延伸教學上,將會設計出午餐餐盒的分隔設計,以自己手作的餐盒,來裝盛喜愛的菜餚,享受美好的午餐時光!
2. [物-課程觀察]
學生在餐具觀察上,教師須說明清楚觀察重點,可以提供不同造型設計的叉子,來說明形隨機能的概念。
3. [用-課程觀察]
在校園美感行動:教室微型美感提案的單元,學生很容易依造個人的喜好創造物件,但是這個單元的重點是透過「觀察環境」,並和同組成員「溝通討論」,一起「微調」教室物件的色彩、造型或材質…等方向,希望藉由課程啟發學生能夠觀察生活。
-
01單元1 [食]營養午餐5Days擺盤實驗:視覺美感與心理
請同學上網找尋喜歡的食物擺盤、餐具圖片,講述視覺及心得感受,分析使用色彩並繪製。
-
02單元1 [食]營養午餐5Days擺盤實驗:餐桌上的挑食調色盤
1.美感試驗:學生小組利用紙菜進行美感擺盤比賽,利用幾何形構成配置,盛裝圓盤並比賽。 2.思考規劃:學生在學習單設計午餐便當擺盤,運用幾何形構成、色彩配置,盤裝食材的構成格線與色彩配置,練習美感構成,師生根據試驗成果予以修正與回饋。
-
03單元1 [食]營養午餐5Days擺盤實驗:營養午餐美拍
1.生活中實際操作營養午餐的主食、配菜的配置設計並拍照。 2.利用幾何形的構成概念,將菜餚分裝於餐盒,產生秩序性的排列美感。 3.也可嘗試利用不同的菜餚盛裝道具讓擺設更具美感。
-
04單元2[物]讓生活更好的基本物件:來品嚐一塊蛋糕吧!
體驗美感設計餐具的美感形式。師生挑選最喜歡的餐具自行搭配享用美食,透過使用感受物件之美。 1.觀察:教師準備多組設計餐具,讓學生比較與一般餐具的質感呈現與造型變化差異。 2.提問:體驗經典設計餐具美感形式:造型看起來?觸摸的感覺?使用時感覺?為何這樣設計? 3.分享:將使用餐具器物的美感經驗和同組夥伴分享。
-
05單元3[用] 校園美感行動:教室微型美感提案
1.教師引導學生小組設定問題,找尋和教室不搭配或能更好的物件進行美感設計微調。 2.研究物件:觀察物件的美感問題點並提出如何讓物件更好的想法。 3.從使用者及整體環境為優先考量,以美感構面與整體環境的美感)設計。 4.蒐集資訊:各組回家蒐集物件相關設計資料 5.草圖設計→討論修正→再設計 針對物件美感問題,將造型做調整,思考之前所學的「退一步」設計概念, 微調物件的色彩、造型比例,讓教室整體環境更具美感。教師和各組學生討論草圖並給予意見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