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美感製本家

核心概念
  • 合宜的生活美感
  • 質感、構成兩種構面的能力
  • 異材質的質感組合V.S.編織交錯的構成排列
美感知能
  • 質感之美
  • 合宜質感的重要性
  • 編織交錯的紋理表現
  • 構成排列之美
  • 古今東西方編織文化的異同
  • 古今中外書籍裝幀的種類與方法

課程概說

在生活中有許多有質感的物品與素材,不論是光滑、粗糙、柔軟、堅硬等都有不同的特性,並且給予人不同的五官感受。學生事先蒐集幾種神秘的材質並帶到課堂中分享與討論。教師以東西方在編織方面的工藝表現作為引導,讓學生找出適合自己、符合實際使用的幾種素材,並透過不斷嘗試與各種紋理的編排體驗,呈現出不同質感表達的編織新面貌,再加入古今中外書籍裝幀的認識進而創造出合自己需求、有美感且獨一無二的個人美感手記。而手記的第一頁便是要記載完成手記的過程與感受。即使最後課程將暫時告一段落,學生往後也能利用這本手記持續去發掘美、感受美並記錄美。

美感預期成果

期許透過這個課程讓學生自發性打開五官全面感受質感之美、編織構成之美與書籍裝幀之美,並且希望孩子在過程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並且享受這段體驗的旅程,從而珍惜身邊物質的資源,以良善、感恩、堅定的心持續發現生活中的種種美好,除記錄在自己的美感手記中之外,更能與他人共享、將美感的種子發散出去。

 

教師課後省思

1.課程進行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在於選擇了每周只有一節美術課的八年級來施行,光下課前整理工具材料就要耗費不少課堂時間。建議若要施作本單元以連堂為佳。

2.由於質感素材多元、屬性不一,執意選擇細線材的部分學生最後缺乏耐心及時間,一些選擇寬的片狀材料又有點草率了事,教師不易掌握每位學生的課堂進度,以至於每班進行的課堂數略有不同。

3.部分學生甚至不準備自己的質感素材,便宜行事只使用老師提供的棉麻線,並隨意在紙板上綑紮。更嚴重的甚至有同學因為不是自己花錢買的材料而有不珍惜的情形發生,常常一大段的線材都隨意棄置在垃圾桶中、也有一些不愛惜工具,在未墊膠墊之情況下就損傷了桌面及工具,或者未將工具材料整理歸位等等……這一切實在令人沮喪!

4.不過在課程結束之後,仍然看到願意珍惜及投入的學生,讓我覺得參與美感一切還是值得的。

 

課程規劃
  • 01
    質感的五感體驗

    不同質感物的五感體驗/分享、討論並記錄

  • 02
    構成的編排玄機

    裁切素材、嘗試編排各種紋理/分享討論、記錄

  • 03
    製本職人的達人密技

    古今中外書籍裝幀介紹/完成編織物封面封底

  • 04
    美感生活的首發啟動

    紀錄美感手記第一頁

林珮璇
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