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次課程設計的教學目標與106-2結構教案「多力多姿的結構」不同,106-2只嘗試一種承重結構(椅子),而107-2則讓學生同時嘗試設計平面承重(椅子)和曲面承重結構(蛋杯)。因此在整個課程開始之前,便讓學生清楚了解自己將挑戰兩種承重結構及須達成的目標。
1.結構的構成與非結構的裝飾性構成的不同。\r\n2.認識幾種實作材料的特性與可能性以作為設計穩定結構的考量。\r\n3.不同結構的形式所造成不同的審美感受。
美感預期成果
- 能認知什麼是結構?了解材料的各種可能性與功能性。了解材料與結構的互相作用影響。
- 能觀察分析、欣賞生活物件在符合功能與目的的前提下,設計師對材料選擇與結構形式的努力。
- 能在生活中主動探究物件在功能與美感方面的問題並能蒐集資料、與他人合作學習。
- 能從蛋杯認識其他國家與文化對美的追求。
教師課後省思
◆原設計多媒材嘗試,但因設限不夠,學生集中選擇同一材質(鋁線),甚為可惜。
本次課程材料並沒有分組分材料發放,而是全部擺在材料桌上讓學生自由選擇,有鋁線製作經驗的學生一帶動風氣之後,就多選擇鋁線。因此原設計多媒材嘗試就轉為專注於鋁線結構之探討,甚為可惜。
◆以實際放置帶殼溏心蛋在學生蛋杯作品上來檢驗其結構,學生實際。
儘管設計製作前已說明結構需求並讓學生看使用蛋杯吃糖心蛋的影片,但學生在製作上可能因為手的操作能力、也有可能因為考慮不周,所以有一些作品只能「放置」蛋,而無法具有「食蛋的蛋杯」功能(因包覆性不夠)。儘管需要再度調整,但學生能在這個過程當中更了解結構與力之關係,所以這樣的挫敗就像是一個從做中學的實驗一般,學生很能接受也因此調整得更好。
-
01第一堂
介紹各種類型的椅子(包含設計理念、功能需求),並以椅子的設計來說明什麼是結構?什麼是非結構的裝飾性構成?以5*5cm的厚紙片、義大利麵條3根請學生嘗試製作一張可承重200g砝碼的凳子。
-
02第二堂
觀摩討論學生作品的結構構成方式,讓學生了解此項材料、力的傳遞支撐以及 結構構成的關係,並更清楚了解什麼是結構、什麼是非結構的裝飾性構成。
-
03第三堂
發放各種材料(吸管、泡棉、皮革或布、金屬線材、紙、金屬或塑膠網等)給各組學生,請各組學生合作研究,將每一種材料都各自建置出一個立方體。(例:吸管立方 體、泡棉立方體、皮革布立方體…)
-
04第四堂
請學生調整各種材料的立方體的結構,使其能簡單承重(100g)。並分享討論各種材料、結構與承種力量之間的關係。
-
05第五堂
介紹蛋杯文化以及播放蛋杯使用影片(從水煮蛋到放入蛋杯食用),說明蛋杯的設 計是來自於「食用一顆蛋的吃法的美感」以及「支撐此柔軟程度的蛋的功能性」的需求。向各組學生傳達任務:請每位學生製作一個蛋杯模型。希望學生能利用各種材質( 吸管、泡棉、皮革或布、金屬線材、紙、金屬或塑膠網等)建置出能承受任務目標的作品。
-
06第六堂
蛋杯模型製作。
-
07第七堂
蛋杯模型製作。
-
08第八堂
蛋杯模型製作。
-
09第九堂
討論與發表學生作品的結構設計。
-
10第十堂
蛋杯模型調整與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