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活動主題為美感【構成】構面之設計,透過以發現為主的初階課程中,建立學生對美感構成的駕馭自信,提升學生對於美感之感受,從生活中找尋題材並累積經驗,以體驗「自、動、好」的美感教育核心素養與理念。
課程內容共分為六堂課,讓學生理解【構成】的意義後,從生活中發現【構成】之存在,藉由【構成】作品範例之欣賞,提升並培養「個人的美感判斷」之能力,讓學生透過【構成】的觀察分析、分析與練習,達到「生活物件的工具意義」,並讓學生透過觀察及欣賞地方城市之特色,最後,藉由城市地圖之創作,養成「與他人的環境共好」之習慣,並一同分享【構成】的美感與喜悅。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為「存在的意義──生活中的構成」之延伸。
1. 透過【構成】作品範例之欣賞,提升學生對平面設計的感受與興趣。
2. 放大【構成】與美感之重要性,使學生明白平面設計之於生活中的無所不在。
3. 透過【構成】的觀察分析、分析與練習,明白構成是有意義的,是不可忽略的。
4.透過城市之【構成】及特色,嘗試城市地圖之創作,體會【構成】的樂趣,並能一同分享【構成】完成後那種「這樣剛剛好!」、「就是這樣!」的喜悅。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平面構成並沒有太多的觀察和體會:
-在版面構成的格線說明後,引導學生一日一觀察。
-日常生活中的照片、海報、DM,甚至是課本、考卷、講義的排版皆有其格線的安排,只要肯細心觀察,一定會有所發現的。
2. 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對於高鐵車票較陌生,台鐵車票反而較為熟悉:
-台鐵車票也於2019年3月改版。
-之後可調整課程內容為台鐵車票之重新構成。
3. 學生對於台南的美食侷限於上放學路線及居住範圍內,也容易受到電視節目及網路媒體等影響,較少真正的日常體會:
-鼓勵學生多探索及討論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人生不該只有手機和平板,更不只是課本和講義啊!
4. 學生在繪製美食明信片時,容易對自己所畫的美食沒有信心,例如麵食、蚵仔煎、蝦捲、肉圓等較難傳神繪製出來的料理:
-透過各種不同的插畫方式,給學生看各種插畫範例,鼓勵學生在美食之外加上相關的插圖,例如蝦捲旁邊畫上一隻蝦、牛肉湯旁邊畫上一隻牛,使觀賞者容易聯想,也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更有信心。
-
01構成的意義
1. 了解美感【構成】的元素。 2. 發現生活中的【構成】 3. 以「過年的紅包袋」為例,實際進行構成的練習。
-
02紙張裡的構成
1. 透過生活中的「高鐵車票」為例,討論平面構成的方式及元素。 2. 藉由既有的高鐵車票元素,進行重新構成的練習。
-
03紙張裡的練習
1.透過市面上既有的明信片、DM、酷卡,分析不同的版面構成。 2.\t提出並觀察版面分割的各種可能性。 3.\t透過小組討論,找出10種具代表性的「台南美食」。 4.\t完成下週明信片主題的前置作業,找出代表性的店家。
-
04城市裡的構成—以台南為例
1.以「台南美食」為主題進行發想,找出明信片的元素有哪些。 2.\t藉由「明信片」版面構成分析,嘗試規劃不同的版面構成。 3.找出代表性的店家,為它設計一張美食明信片。
-
05城市地圖的構成練習
1.藉由「明信片」版面構成分析,嘗試規劃不同的版面構成。 2.找出具代表性的店家,為它設計一張美食明信片。
-
06城市裡的練習──以台南為例小組發表
1.透過學生「台南美食明信片」作品進行分享與回顧。 2.思考美感【構成】六堂課的收穫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