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鐵花之美

核心概念
  • 省思「窗」的美感結構功能及意義。
  • 發現花窗結構的美感。
  • 認識結構支撐的實用功能及美感元素。
美感知能
  • 能從窗花圖案中發現支撐結構。
  • 認識結構支撐對窗框的強化效果。
  • 嘗試設計有效的結構圖形組合。

課程概說

本課程設計以「結構」為核心主軸,從窗景的窺視省思現代建築窗戶的功能及意義,帶領學生發現花窗結構虛實的美感。除了視覺美感之外,花窗的某些圖案結構也有支撐窗框的功能。

在教學活動中,先讓學生透過解構窗花圖案,發現具有支撐力量的結構圖形,以及單純營造視覺美感效果的裝飾圖形,藉由教學活動實驗操作體驗結構支撐的力量,認識窗花圖案結構的必要性。最後嘗試設計有效的支撐結構結合南迴線特色的花窗圖案。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學會對生活周遭環境事物的視覺美感有感知。-在美感的感知之外,建立學生能夠分析視覺美感基本要素的能力。
  2. 學生能具備發現探索生活物件中必要的支撐結構的能力。-在基礎的支撐結構能力上,有辦法發現如何加強結構力的方法。
  3. 認識結構的實用性,並嘗試結構美感的創造。-期待學生在窗戶設計的實用性中,加入具有台東南迴的原民文化風情。
  4. 發現結構的組合規劃對空間的改善與改變的可能。-從窗戶為發想,結合力與美的創意構想,期待能在的日常生活中實現。
  5. 教師課後省思

 

教師課後省思

1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A問題:鐵片不易彎折及切斷。

在課堂4、5「南迴鐵窗01+02」課程進行前,教師準備鐵片等用具讓孩子們體驗鐵窗實作課程,但在製作的過程中,學生有反應鐵片不易彎折及切斷的現象。另外,有時候小朋友會不小心被鐵片割傷。

B.對策:提供鋁片或銅片。

將鐵片改為鋁片或銅片,解決不易彎折及切斷的問題。另外,準備手套,提供給容易在製作中受傷的學生。

2  未來的教學規劃:

「鐵花之美」的課程規劃,要設計具有台灣南迴線或排灣族特色的鐵花窗,所以,事前的在地文化介紹及排灣藝術引導很重要,未來在教學規劃上可以增加文化賞析的部分。

3  可作為課程推廣之要素:花窗-歷史文化及在地風情

鐵花窗可以說是台灣人早年珍貴的共同回憶,將美感帶入台灣歷史的時光隧道中,各地都有多元的鐵花文化,在課程的推廣上能和社會文化連結,在藝術創作的設計上又可以跟在地文化呼應,是具有推廣價值的課程。

課程規劃
  • 01
    台灣鐵花

    賞析台灣傳統「鐵花窗」之結構與造型,探討鐵花窗設計的功能、意義,省思鐵窗的美感與實用性的關聯

  • 02
    紙之鐵花

    用紙版練習做出簡單的支撐結構,讓方框的四邊可以承受壓力不致變形。

  • 03
    結構鐵花

    利用載重測試每個學生設計的結構是否具備足夠支撐效果,討論並修正如何增加不足的承重結構,同時保留花窗的美感。

  • 04
    南迴鐵花01

    利用前兩節課學習到對於結構的瞭解,嘗試設計具有穩定結構的花窗圖案,並製做出不會變形的。且具有台灣南迴線特色或大武排灣族特色造型的鐵花窗。

  • 05
    南迴鐵花02

    利用前兩節課學習到對於結構的瞭解,嘗試設計具有穩定結構的花窗圖案,並製做出不會變形的。且具有台灣南迴線特色或大武排灣族特色造型的鐵花窗。

  • 06
    作品分享

    完成作品並分享自己設計結構圖形的經驗。

蔡昀珍
高雄市立圓富國民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