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在繁忙的生活中,大眾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日益提升,越來越懂得放慢腳步體驗日常小確幸,與三五好友聚餐打卡,透過手機攝影珍藏餐桌上美好的生活片刻。
教師示範如何巧妙運用食材造型、餐盤、餐巾、桌布、餐具等配件,從過程中多方嘗試改變物件原有的外型、發現食材大小的變化、擺盤的方式、物件的替換與色彩的搭配,發掘材料之間的關係和背景間的和諧性。從課程中體認更多創意擺盤及食尚風格,發現具美感「構成」的餐桌上風景,了解擺盤亦是種生活、設計、知識與樂趣。
美感預期成果
此次教學以點線面的畫面構成做擺盤前引導,將點線面畫面轉換成食物擺盤學生較易理解。教師控制住食物的類型與色彩,讓學生能更聚焦在物件的相互關係。盤內布局完成後,再考慮桌面背景的部分,循序漸進的操作,讓學生能應用構成原理排列出屬於自己的擺盤美學。
1.學生了解構成元素與基本原則。
2.學生巧妙應用留白於繪畫及設計畫面中。
3.學習構思生活中擺盤的重要性及藝術性。
4.學生能對物體的觀察與發現,展開美感知覺的探尋,內化並陳述透過視覺觀察後的感受。
5.學習解構過程中,延伸出物件的新造型,主動發覺物件之間的和諧性。
6.學生主動的試驗與發掘,從做中學,做中思考調整,擺放具美感性的餐桌畫面。
7.從眼睛到味蕾,透過攝影讓飲食變成一件美感經驗的體驗。
8.學生能於課程中相互討論、互相學習、內化自省與表達內心所感。
9.將課程體驗與日常產生連結,提升自我生活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學生在點線面構成練習時,很容易朝具體的形象設計(如臉、愛心),抽象的構成還是需要多欣賞生活中的構成運用,累積視覺經驗。
2.第五週新鮮食材操作課程,需要提醒學生若食材大小或形狀與上週預定的不一樣,需做畫面上的調整,並注意畫面的平衡感與美感。
3.此次課程為一週一堂,一堂課內要擺盤完成、拍照、收拾善後時間緊湊,故教師事先處理好食材(水煮蛋切片、小黃瓜切片)。若時間允許兩節連上較佳,可以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製作,從食材切片開始,讓造型上有更多的變化。
4.學生實際操作新鮮食材時,會發現擺盤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得容易:切蛋時蛋黃容易散掉;食材擺放要用醬料固定,才不會掉;美乃滋擠的時候很難控制,操作幾遍才會上手,所以製作過程中小組內的分工合作,和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很重要。
5.藉由成果分享,讓學生觀察「同樣的食材、不同的布局方式」,思考「是否食材越豐富看起來越好吃?」,討論構成與視覺觀感的重要性。
-
01構成美感
討構成美感與生活周遭環境的關係,與構成美感的規則性,介紹基本構成元素的對稱、主從關係、平衡、留白、組合。
-
02Kit撕撕再重組 (修正過)
1.操作何欣怡老師的kit,用色紙代替生活中的對象物:咖哩飯套餐。 2.接續上個步驟,讓元素的數量和造型增多,嘗試多種排法,以簡圖紀錄之。 3.過程中相互分享交流。
-
03點線面構成練習
1.介紹東西方擺盤美學,分析畫面中如何運用點線面與美的形式原則,探討不同構成所產生的不同視覺感受,並說出自己觀點與同學分享。 2.點線面構成練習 3.將點線面構成練習轉化成食物照片紙板,初步體驗擺盤美感。
-
04餐桌上的高顏值 1 - 擺盤挑戰
1.觀察各種食材外觀、色彩與質感的差異性,嘗試從中找尋和諧性與衝突感,觀察畫面轉化產生何種視覺感受,過程教師提問並學生相互討論分享。 2.分組繪製擺盤草圖進行擺盤設計,將食物於盤內呈現和諧的構成畫面,且於過程中分工合作並相互學習,內化自我學習經驗。
-
05餐桌上的高顏值 2 - 背景布局與成果攝影
1.思考盤外桌面背景餐巾紙與餐具的構成畫面。 2.運用攝影技巧捕捉餐桌上的風景。
-
06構成的心理感受
小組成果發表,欣賞他人作品並與其他同學成果交流與意見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