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設計『有「材」「質」最美』單元,讓學生發現材料質感,以四人一組的互助學習模式,從視覺上的體驗觀察,讓學生能先了解「質感在生活上的應用」,並讓學生操作一種與材料質感相關的美感工具,由簡單到複雜,在六堂課裡發現好的質感設計,展現不同材料所呈現質感之美。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為「有『材.質』最美」課程之延伸。
1.描述質感的概念
2.能透過不同的材料了解感的變化
3.能思考運用不材料表達質感與美的變化
4.能對生活的質感進行討論
5.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達及反思討論
6.能透過觀察發現多元的質感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本課程需建立在有先備美感知識上,這樣學生在進行思考時,教師能容易的帶入秩序、比例、構造等這些內化的美感能力,進而能更專心的進行結構課程。
2.未來再重新上這個單元,課程的規劃可在簡略些,讓學生更能專心聚焦在素材的質感上的特性。
3.與中階的課程設計,應該有系統性地進行課程思維調整,讓學生能夠建立更基礎的美感素養,在中階探索階段不是與初階形成斷裂的學習邏輯,必須考慮順序姓、繼續性與統整性三大原則。
-
01課程ppt引導
利用ppt及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對質感的概念能有基本的認識,並感受質感在生活上的美感運用。利用質感箱活動,進行課程趣味引導。 讓學生進行校園中的質感找找看。請找出校園中有那些不同質感的東西,運用學習單,並將其紀錄下來,再來比較其中的不同,並討論質感的運用是否是生活美感的必要條件。
-
02有「材.質」最美練習
讓學生運用材質(麻繩、綿繩、鐵絲)及白膠,進行單元體材質練習,將麻繩及鐵絲纏繞在吸管上,麻繩部分塗上白膠,建構出一卷一捲向蛋捲般麻繩卷和鐵絲捲,進而感受這兩種材質在質感上的不同及處理過程中材質軟硬的變化。
-
03有「材.質」最美實作
進行有「材.質」最美創意生活用品,並要感受不同材質質感之間相互協調或抗衡的美感,從中找尋異材質之間均衡的美感。
-
04各組分享與提問反思
引導學生分享創作有材質最美課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如何解決問題,最後達成目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