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在這速食的世代中,還願意靜下來花幾秒鐘感受身旁人、事、物溫度的人越來越少了! 因此,這次想以「質感」為主題課程,讓學生能從校園中的以五感來體會質感之美。在運用五感寫作九宮格,讓學生將五感的感受轉變文字的溫度,對於質感有更深層的認識。
在將抽象的文字感受,以紙黏土來呈現紋理質感,能藉由紙黏土的素材,運用技法來呈現想表達的感受。再來運用水泥的材料加上渲染的技法紋理灌注製作與自己特質的水泥杯墊。
最後,讓學生尋找與自己相同杯墊質感為一組,並拍攝出有質感的照片,上台分享。
美感預期成果
期望學生能放慢腳步,對生活有感,除了視覺也能運用其他的感官來感受生活。讓生活更有質感,並能了解質感在生活中的應用,並且學會運用水泥材質來呈現想表達的質感。
教師課後省思
育慈老師在課堂觀察發現,第一堂課以手機殼的質感,當讓學生用眼睛看選擇木紋質感還是大理石質感時,學生很容易以自己審美觀判斷,後來請學生閉眼去思考,兩種質感的不同,學生能進一步去思考質感及觸感不同而選擇自己想要的質感。
第二堂校園體驗,部分班級無法全部體驗到,因校園剛好在進行整修,未來規劃課程時可能提早詢問行政處室,才不會部分學生未能體驗。在質感體驗,原先因擔心學生對於形容詞感受會寫不出來,在學習單上給予學生形容詞參考,因此,學生容易參考老師所提共的形容詞,之後再設計課程,讓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文字創作。
在這次課程中發現,有關學生在泥配對課程中,給予學生看越多的範例賞欣作品,學生越能掌握如何將自己的水泥杯墊作搭配,甚至在課程對話中學生能提出對於他人作品提出自己觀點擺設及分析,這可列為未來課程發展方向。
-
01何謂質感
教師運用美感電子書中質感攝影作品設計簡報檔,讓學生了解何謂質感? 並且運用生活環境中的物品,讓學生了解質感的差異。
-
02五感之美
學生以視覺、觸覺、嗅覺去感受校園不同質感,教師帶領學生感受草地、樹皮樹葉、紅土操場及水泥牆,學生描述五感的感受
-
03水泥渲染質感之美
以水泥的材料加上渲染的技法紋理灌注製作及水泥杯墊。
-
04泥,配對
上一堂課,讓學生討論尋找相似質感,並討論出杯墊給予的感受,這一堂課進階讓學生將自己渲染杯墊與物件作搭配以攝影方式呈現,如何美化自己的杯墊及找到與自己適合搭配的杯墊物件。
-
05質感分享
學生分享自己水泥杯墊與自己物品的配對,與同學分享自己再搭配時,思考了那些重要美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