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色」圈圈

核心概念
  • 發現色彩對心理層面的影響,讓大武的孩子了解排灣族的色彩文化。
  • 嘗試對比色和類似色的運用,並加入花圈的質感.比例和構成的討論。
美感知能
  • 從排灣族衣飾中,分析美感的六大構面,加入傳統服飾的color code的認識和整理。
  • 對大武地區的自然環境的顏色color code有基本的認識與配色原理。
  • 改變植物生長的方向,克服花圈必須圓弧的造型,並開放設計創意造型的花圈。

課程概說

大武國中是排灣族重點學校,不僅是校內積極推動排灣族舞蹈及歌唱社團,在視覺藝術方面也希望融入排灣族的傳統文化,本次是以排灣族特有的頭飾「花圈」為學習動機,
探索原住民飾品文化,並從製作具有南迴特色的「花圈」中,學習美感元素在飾品上的設計與運用,課程目標以花圈的「色彩」為學習主軸,輔以質感、比例的探索。
完成後的花圈或花藝,加入傳統服飾的color code的認識和整理,讓大武的孩子了解排灣族的色彩文化。於畢業典禮當天作為原舞社表演的頭飾,或美化畢業典禮會場的成果展,與學務處合作共同布置畢業典禮會場。

美感預期成果

  1. 認識色彩是重要的視覺元素。
  2. 體會色彩與文化之間的象徵性。
  3. 運用APP分析景象中的色彩搭配。
  4. 對大武的自然環境的顏色color code有基本的認識與配色原理。
  5. 能設計具有排灣族特色的花環,並運用植物搭配出具美感的花環頭飾。
  6. 討論並分享製作排灣族特色花環的美感構面分析。

教師課後省思

問題:花草易腐敗,保存不易。

課堂4「排灣草環編織」及5「修花剪色配環」的兩堂課程,教師須準備令草(蕨類植物)及各色花朵示範,學生也需採摘校園花草以做花環配色之用,但是大武地區炎熱非常,再加上本校美術課一周一次,在花草採集後,如果放到下周再編織花環作品,多數花草已經枯萎。

對策:請教務處協助調課事宜。

課堂4「排灣草環編織」及5「修花剪色配環」的兩堂課程,如果學校願意協助調課,讓美術有兩節連堂時,課程的連貫性會順暢很多。另外,如果課務真的有困難無法連堂,建議課堂5「修花剪色配環」,改向花店訂購各色花束並約定送達時間,才能避免花草枯萎的問題。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認識色彩,賞析原住民傳統衣飾,了解排灣族的色彩文化。

  • 02
    第二堂

    分析色彩,利用Adobe Capture APP 分析排灣族傳統衣飾的配色。

  • 03
    第三堂

    調配色彩-1,利用Adobe Capture APP分析校園景象及大武區自然環境的color code有基本的認識與配色原理。

  • 04
    第四堂

    調配色彩-2,接續上一堂課分析校園景象找出類似色及對比色各一。

  • 05
    第五堂

    色圈圈-1,準備各色植物,供學生製作排灣族頭飾-花圈。

  • 06
    第六堂

    色圈圈-2,花圈發表,師生共同討論色彩搭配的美感

蔡昀珍
高雄市立圓富國民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