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送一棵幸福樹祝你幸福

核心概念
  • 認識質感的概念
  • 發現與欣賞生活週遭的質感呈現
  • 理解質感的優劣除了主觀性感受外,材料的選擇是否合宜也相當重要
  • 能把自己過去的經驗,經由學習,整合對材料質地與美學品質的關係,並產生優劣的意識
美感知能
  • 能選擇、辨別所需的材料
  • 能將材料合宜的組合
  • 能嘗試失敗並改進技術與方法

課程活動簡介

在本課程中,藉由觀察生活周遭的樹,來對記憶感覺做聯結。並以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發現質感之美為目標,了解生活中,合宜的材料選擇是質感之美的首要條件,更進一步連結質感與樹的想像、經驗、回憶、共識。
首先在課程中觀察、觸摸各種樹與材料,建立學生的質感經驗連結。其次指導學生了解各種材料的特性與代表的意義,把材料結合成像一棵樹並且能適切的反射出光線的方法。最後,請學生結合質感經驗與技法,設計出滿載著不同祝福的一棵樹。透過學生彼此發表討論心得,讓學生理解質感來自合宜的選擇與組合,質感之美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發現。

美感預期成果

1. 認識生活中燈具使用的情境需求概念
2. 發現與欣賞生活週遭燈具的質感呈現
3. 理解燈具質感的優劣除了主觀性感受外,材料的選擇是否合宜也相當重要
4. 能把自己過去的經驗,經由學習,整合對材料質地與美學品質的關係,並產生優劣的意識

教師課後省思

1.「嬉遊光球」需要4節課才能操作完成,「幸福樹」需要5節課才能完成。
2. 「嬉遊光球」學生的反應很棒,也覺得所學未來可用性很高。
3. 「幸福樹」完成在年底期末,學生剛好拿去送人,與生活情境搭配。
4.光的議題還有許多可探討與開發,而且材料取得不難。
5.現在校外有許多夜間光的藝術節舉辦,每年更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燈會,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教學連結,是學生覺得有趣的點。
6.建築的室內外光源的設計是未來越來越受重視的議題,我們應該及早開發學生對光的感知,未來他們才知道如何做適宜的選擇。

課程規劃
  • 01
    聽~樹在說話

    生活環境中樹的形狀基本認識,介紹各式材料的特性與它們的結合方式。

  • 02
    材料大搜尋

    讓學生分組,利用老師提供或自己帶來的材料製作樹的最基本單元→葉片,可以是片、團、串、條,並記錄下視覺上的顏色、光澤、透明度、紋理,觸覺上的光滑、粗糙、溫度、紋路,材料構成實心、空心、密度等各種質感。

  • 03
    光與樹的對話

    利用線燈與材料的結合找出能適切透出、反射光線的材料、方法、造型。

  • 04
    草稿發想

    讓學生選擇合宜的材料,結合他們的想像、經驗、回憶、共識,設計出滿載著不同祝福的一棵樹。

  • 05
    祝福樹製作

    分組製作

  • 06
    送一棵幸福樹祝你幸福

    發表、觀摩彼此的看法,並且把樹送給想送的人。

邱于欣
高雄市立陽明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陽明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