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在本課程中,藉由美感電子書的結構章節與環境中的物件事例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中理解人類與各種生物為了生存,發展出與地心引力相抗衡的策略就是結構的力量。嘗試從一張八開圖畫紙支撐課本的美感試驗,知道一個好的結構設計,只要比例均衡就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
生活中能承裝重物的容器,都有結構美感蘊含其中,為了配合政府限用塑膠容器的措施,設定盛裝容器的製作材質必須具有美感,符合環保、扁平、好攜帶的軟性材料。教導學生基本的繩結結構方法,讓學生學習透過選擇適當材質,考慮配置與形式的合理性及整體構成,運用改變材料狀態的手法來創造結構和立體空間,就能在結構安全的基本功能之上,進一步展現充滿力量的結構之美。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繩結結構方法學習到具有普遍美感的結構是形體中用以傳遞力量和維持穩定的構成,給予人既必要又優美之感,選擇適當材料,考慮配置與形式的合理性及整體構成, 就能展現充滿力量的結構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因挑戰較不擅長的結構單元,在課程節奏與執行上調整較多,多數學生都能理解結構的重要性,每堂課都要求完成在課間的小單元,雖然有點趕,但學生反應多是正向的,也覺得上美術課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挑戰一張紙撐起五本美術課本,是學生反應最好的部分,因為一開始未給予答案,讓學生自己摸索,待一組成功後,其他組別便開始模仿甚至討論策略,同學間會互相支援、討論結構方式,可以看見他們眼中閃耀著火花,學習單的紀錄,看得到學生如何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脈絡。
執行繩結結構製作時,多數同學一開始未能熟悉繩結打法,所以耗費較多時間進行講解。因為繩結是反覆操作,所以學會的同學會互相幫忙指導,最後都能順利完成盛裝的提袋,也很滿意自己的作品。
-
01結構無所不在
藉由美感電子書的結構章節與環境中的物件事例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中理解人類與各種生物為了生存,發展出與地心引力相抗衡的策略就是結構的力量。
-
02挑戰承重的極限
將學生分組,挑戰一張圖畫紙能支撐幾本美術課本?來引起了解結構是什麼的學習動機。再嘗試以5本課本用其他材質做張力試驗,以材料本身的結構來觀察結構如何與張力互動?是否產生美感?分組抽籤實驗以平織布、針織布、棉繩、麻繩等……觀察不同材質在承受固定重量時,結構彈性與張力如何相互影響?記錄試驗過程,比較討論如何將美感融入其中。
-
03認識結構的方法
教導學生基本的繩結結構方法,讓學生透過結繩練習,並考量配置與形式的合理性及整體構成,完成網狀結構。
-
04它裝得住我
設計能盛裝一個裝滿的便當盒與一罐600毫升的飲料的容器。
-
05分享與心得回饋
統整五堂課的思考脈絡,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並能向他人說明的能力與分享心得感想,並引導學生對應在生活中建築、服裝、產品等設計,感受結構之美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