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達我心

核心概念
  • 質感所傳達的訊息,不同的意涵可借由質感來表達。
  • 產品設計的質感處理。
美感知能
  • 發現生活中物品的不同質感。
  • 發現質感的多樣性。
  • 發現質感所傳達不同感受。

課程概述

不同質感帶給人不同的感受,大部分學生並沒有重視和仔細認真的品味。物品的質感所傳達的訊息,和思考物品呈現的質感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在課程一開始,是讓學生討論搜集不同質感,去發掘同一種材質,有哪些不同的質感。經由分析質感的不同屬性,結合感覺形容詞,組織學生質感資料庫。透過課程讓學生對物品質感的意識覺醒,加強情感與質感之間聯結。在了解質感表達的屬性之後,用質感來表達自己個性的特質。在了解自己的同時,也內化了質感傳達的意涵。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尋找質感的過程,啟發學生對物品不同質感感覺的重視。在分析各種質感的感覺,並經由形容詞的結合,讓學生可以了解設計物品以質感傳達不同的感受。

質感經驗經過內化與情感結合,讓質感成為一種創作中表達情感的一種途徑。讓學生試著找出代表自己個性的質感,以質感闡述自己的特質。

學生做好的質感方塊,在課堂結束之後,會佈置在校園的樓梯的牆壁上,讓每一個經過的學生都可以在經過時觸摸,讓不同年級的學生也可以體驗質感經驗。

教師課後省思

  1. 質感方塊製作的量太多太雜,所以呈現的美感降低。所以下次進行時會考慮限縮材質,讓學生思考將材質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和呈現時畫面的排列效果。
  2. 對於質感感覺的思考太短,聯結不夠深,下次進行時會考慮加深內化質感感受的部分。
課程規劃
  • 01
    發想生活中的各種物的材質質感

    1.\t各組就自己所選的主題(1.植物(可食用) 2. 植物(非食用) 3.塑膠(食物相關) 4. 塑膠(食物無關) 5.布6.紙7.金屬討論,討論可搜集的項目,和分配攜帶項目的人員。 2.\t切底材方塊

  • 02
    確實的黏貼,注意畫面呈現的感覺。

    各組將自己帶來的物品貼到方塊上。 每組約10~30種質感方塊。

  • 03
    將質感作向性分析,結合質感所傳達的感覺

    1.\t將質感方塊貼到向線(粗→細和軟→硬)上,分析不同質感的感覺。 2.\t再將形容詞對應到向線上,將材質與形容詞的感覺聯結,形成質感應用資料庫。 3.\t質感分析學習單。

  • 04
    依自己的個性的特質設計不同質感的筆筒

    1.\t不同質感的造形設計(ppt)賞析。 2.\t依上學期所做的個性分析學習單,依自己的個性屬性,設計一個專屬於自的個性筆筒的造形(寬或窄、高或矮、簿或厚、方正或流線型…),分析個性屬性應該是屬於什麼材質。找合適的底材做造型。

  • 05
    依自己的個性的特質製作筆筒造形

    依所設計符合自己個性特質的造形,找適合的底材,如:保特瓶、牛奶瓶、……等。 用剪、割、熱縮(融)、…..等,做出符合自己個性特質的造型。

  • 06
    配合自己的個性的特質黏貼筆筒質感

    將自己帶來符合自己個性特質的質感物,依造設計圖結合到底材上。

黃珮綺
嘉義市立南興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嘉義市立南興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