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屋與橋結構

核心概念
  • 賞析生活中的造形結構之美。
  • 了解組成立體的影響因素及形式。
  • 理解結構上缺失改善方式。

課程概述

臺灣,素有「寶島」美名,天然資源豐饒,人文氣候宜人,是座宜居的島嶼,由於地處板塊交界帶,地震頻繁、颱風橫掃、雨量豐沛、人為建造施工不良…等種種天災人禍因素,導致住宅、橋樑損毀,嚴重影響人民生活、貨物流通,故屋與橋是如此重要。
本課程以「結構」為出發點,透過積木的排列組合,思考生活中一般常見建築、橋樑及其造型結構,背後設計考量原因及表現形式,運用面狀、條狀結構,建構出兼具耐重、穩固及美之造形。

美感預期成果

  1. 從發現、觀察到鑑賞,省思生活中的造形結構之美。
  2. 透過不同的模式與材質,組織立體造型。

教師課後省思

在積木堆疊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主動玩積木,個人練習後進入團體討論,少部分同學不知如何分享,或是,不想分享,可調整成每成員皆必須分享。小組疊高賽,學生為了疊高減少積木結構,運用單一積木疊高,導致結構不穩,經不起晃動而倒塌,感到挫敗;亦有學生使用三塊積木構成穩定結構而歡喜;疊長橋賽中,學生發現疊澀結構的不穩,如何改進延伸至少三種不同的方式、考量保留渠道的形式、牆墩的有無、亦有學生思考橋的基本通行功能外,另加設觀景台設計,能觀賞河邊景致。

遊戲中,學生自由發揮,邊遊戲邊調整,時間掌控極為重要,以免學生不願意停止、很多「等一下!! 再一下下!!」、耽誤下課時間的場面發生。小組分享時,從觀摩彼此的作品,發現自己的缺點、別組的優點。大部分學生認為堆疊穩且高的結構,是基底大,越高層樓結構越細,才不易倒塌。

反思積木堆疊中,若可以採購多種幾何型的積木,學生發揮空間會更多元,是這次積木遊戲中,發現的選擇教具上的疏忽及工具選擇可再多一些。

實作模型屋中,開放學生自行尋找、嘗試不同的材料,建構理想模型屋,植物、紙板、糖果…各式各樣,其中,因糖果的造型較多,圓形、管狀、三角形、餅乾、有可愛造型的…等,學生善加利用不同餅乾發揮想像,型體較多元,形如戰車的軍艦屋、給聖誕老人的房子、帆布鞋的房子…等,團隊合作、完成度高。大部分的作品,因有糖霜或麥芽糖黏著,固定結構,而未使用黏著物的組別有結構倒塌,很失落,分享過程,鼓勵學生發現倒塌的原因及改善方式,同時引導現實生活,災難中建築倒塌的豆腐渣工程,結構穩固的重要性。

反思模型屋實作,糖果屋雖然結構造型多,但糖果含糖量高及成份不健康,可改成手工製作,成份較健康;運用紙板創作的學生,可能因模型紙板硬度較硬,加上未定主題,學生較沒方向,以常見的直線、方形結構創作居多,曲面設計則較少,雖有欣賞建築結構設計圖片及影片,定主題、模型紙板厚度的選擇,是個人需要改善的,若可以先讓學生嘗試結晶結構、各種屋簷結構的創作,或許,造型會更多元。

課程規劃
  • 01
    垂直結構試探

    設定建蓋現代大樓情境,分組積木堆疊,挑戰高度、結構穩定度,探討高樓的優缺點、面對問題、改善方式,省思生活環境中建築結構。

  • 02
    建築結構賞析

    欣賞相關建築結構圖片,如直線、曲線、結晶體式、薄殼式、對稱與平稱…等不同結構體,引導學生思考耐重、穩固,如屋頂結構設計與排水疏通功能….。

  • 03
    水平結構試探與賞析

    設定重建橋樑情境,以積木堆疊長型橋樑結構,練習疊澀結構堆疊方式,思考支撐方式、機能、角度與舒適度…等。賞析臺灣常見橋梁,探討面、線結構的組成、優缺點,如外型設計、橋墩設計…等。

  • 04
    模擬建築結構一

    小組設計發想、草圖繪製。

  • 05
    模擬建築結構二

    小組建築造型創作。

  • 06
    模擬建築結構三

    完成造型並各組口頭報告分享成果。省思在創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造型結構巧思…等。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