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畢業感謝」餐會

核心概念
  • 構成中包含點、線、面、體等元素的 組合。
  • 同樣的分割塊面以不同的方法組織 會產生不同的構成效果。
  • 構成中彼此形式呼應可呈現整體的 美感。

課程概述

上學期進行構成美感的學習之後,進行本學期構成的第二階段,進行構成的主從關係與呈現展示的目標任務。課程設計挑戰在教室的一角呈現餐會的取用區域,能規劃一個「視覺饗宴」,在有限的材料中以構成(主要)配合食物組合的特性,讓學生挑戰構成是平面的構圖與立體組合的總稱,利用形式的點、線、面、體組織現象組成彼此呼應的形式。從生活食材常見的三明治的側面構成,討論並練習以點線面為主的排列;接著運用食物的橫面圖形,設計分組的構成練習活動,以同樣的分割嘗試不同面積形狀的構成,以及使用相同的分割區塊排列不同的構成組合,學習幾何構成主、從區塊的差異; 最後以開放三明治的設計,利用相同大小比例、形狀等要素,排放在木砧板,並以真實食物進行各組招牌三明治的饗宴,記錄過程照片分組發表。

美感預期成果

原教案成效範圍較大,著重於整體生活情境,對於生活經驗豐富的學生,可能容易操作,就本
校學生在詢問有沒有類似經驗的時候,大多數同學都沒有類似的經驗,所以在實施本計畫時,
修正學生能體會到各部位之間與整體的關係,以及不同的大小比例、色彩、形狀的差異會影響構成的排列方法,並將構成中美感的概念運用到生活。
學生需要再執行完成時,給予確認及互相討論時間,鼓勵他們能夠多多試驗,不要先用膠水直
接黏起來就算了。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對於基本工具的使用,也需要有機會可以熟悉,食材的軟硬度與刀鋒的關係,其實對於學生來說,很多時候都只是把東西切開,沒有觀察過剖面就吃下肚,這次挑選的食材基底,是以馬鈴薯做為基礎,具備略有黏性的材料,進行堆疊的形狀如果沒有相當的鋪面整理三明治就會散開。
  2. 複習尺度概念具體化並且能察覺尺度具體表現(像是寫出長、寬、高),在學生的學習當中能夠產生規格概念的過程,在本課程之前是很不清晰的,這也是需要意識與練習,能夠具體說明的時候,學生就可以跨越概念改以實際的方式表達具體的尺度與大小,三明治排列在長型的砧板上,需要排列放置的位置與調整適當的距離。
  3. 體驗構成的美,所需要具備的學習經驗,對於尺度的經驗需要有數據支援,也可以增加直覺反應與比較性,設計使學生比較對等條件的環境,提示累積的學習過程像是跟構成比較相關的達成「有秩序」、「幾何形狀概念」、「剖面構成」條件,來顯現構成的重要性與美感的結合。
    未來教學規劃
    預期進入初階認識構成美的第二步就是如何將構成與色彩放入與生活用品的關係之
    中。另外使用紀錄本來增加構成的練習與紀錄為三明治菜單,在這次實驗課程當中,
    原本設定的菜單部分將納入第二階段的六節課程,因為在實施本次課程的時候發現對
    於學生基礎學習的部分,還是要按部就班累積並且檢視學生們已經能夠自行完成操作,
    並且可以進入學習遷移的能力。
    課程推廣參考
    三明治設計過程當中,練習構成的劃分與產生是在一的概念之下所形成的,所以食物如何
    配置要具備怎樣位置擺放才能好看,更要具備對於尺度的概念才能有效的運用空間,也因
    為開始學習遷移做不同例子的準備。

 

 

課程規劃
  • 01
    元素幾何化

    形體中所代表的食物,並分析這樣的組合中有何 種秩序,以及是否呈現出「整齊、反覆、均衡、對稱」等美的原則。

  • 02
    切出幾何

    介紹食物刀工產生的剖面,包含切丁、塊、條、絲狀、扇形、圓 片、切碎末等,並說明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包含方形、圓形、直線條、 三角形與螺旋線條等。

  • 03
    面構成的整體與局部

    每位學生以 1/4、8/1、1/16 分割成方形、長方形、細條 形、三角形、圓形等形狀,只要是平分的分割皆可。 (3).四個人可 以隨意交換圖形,每個人至少要有三種,以第一個版型 (15*15cm)排出四個正方形並拍照記錄。

  • 04
    大中小配置

    將砧板的大小當作底圖面積,需要的三明治量如何採買精算材 料,計算需要的材料與組成的方式。

  • 05
    招牌三明治

    教師提醒學生可以重疊調整,三明治主材料與搭配的食材,考慮 其主、從關係。面積越大可放置底層,並考慮刀工不同所呈現出來 的形狀效果、以及顏色上的搭配,從主、從關係中討論其中所呈現 的整體美感。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