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讓學生有對「質感」一詞能有畫面圖文的聯結。
除了解物體本身天然的質感,大多數的質感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材料」和「技法」是構成質感的兩個主要元素,所以質感教學活動試著能讓學生自己透過觸覺學會認識分辨:粗糙、細緻、軟硬、溫度、尖銳、光滑等不同材料。
利用各節設定目標,讓學生能由體驗個人可藉由自身去探索並建立屬於他個人的質感體悟。
美感預期成果
用質感品味、記憶生活周遭事物是人類的本能,但大多數人將五官的感覺視為理所當然,因而不容易察覺質感的存在,所以想藉由這6節課上下來,讓學生對質感存在生活中造成的影響。
教師課後省思
1.計畫是理想,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的起始點不同,九年級認識質感要更落實,因學生面臨學測升學壓力 難免在上課時較難放鬆,加上每節課所需使用工具較多,在一般教室教學,課後收拾動作較花時間。
2.普遍而言,男學生在學習意願上較女生好。
課程規劃
-
01了解不同物質質感
由圖片認識質感定義及手觸摸,認識紙的纖維對物體的影響。
-
02分辨材質與質感的關係
尋校園中不同物質的質感,並以拍照記錄10物,作粗細、軟硬、溫度分類。
-
03吃的質感
巧克力軟糖製作,學生能藉由吃,對質感能由視覺觸覺到味覺產生記憶聯結。
-
04花盆的材質
認識花盆的不同材質及多肉植物。及介紹清水模小花盆的特色及簡易作 帶入生活進而 能帶來空間的美感與生氣
-
05水泥盆栽實作
水泥盆栽實作。將基底水泥,杯子模型,石材(粗細不同),讓同學依自己實作將想法完 成的構想混合成一花盆。
-
06多肉植物
介紹多肉植物,發下多肉植物(如仙人掌、石蓮花)並告知每位同學簡易栽種技巧完成 個人的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