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設計與應用—立體+平面

核心概念
  • 認識結構
  • 認識色彩

課程概述

本課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的主題為「結構」一開始先用簡單的紙張摺出具有支撐力的結構造型,讓同學發現結構。接著配合校慶,讓同學分組設計吉祥物,嘗試運用不同的材質和結構方式製作草模後,請同學上台說明自己的結構方式,最後將草模放大完成大型的立體作品,在校慶時展示成果並舉行投票。
第二個部分以色彩為主題,先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識,然後藉由活動讓學生擴充對於色彩名稱敏銳度,接著練習用壓克力顏料調色。最後讓同學繪製簡單的圖案,嘗試各種配色的效果,運用版畫技巧印製成門簾,展示在校園當中。

美感預期成果

  1. 認識不同結構材料的特性。
  2. 運用不同的結構材料完成立體造型。
  3. 運用壓克力顏料調出正確的顏色。
  4. 簡易絹版製作技術。

 

教師課後省思

  1. 同學對於材料的操作相當陌生:如果還要開課,我會減少課程的內容,例如本課程拆開成只教「結構」或只教「色彩」,學生才有足夠的時間嘗試。
  2. 同學在製作時容易眼高手低:因為本課程的學生都是一年級,對於自己的能力還不是那麼熟悉,有時候創作狀況不理想就會很懊惱。我應該會修正把課程難度降低,並在製作的時候一一確認各種細節,以免眼高手低的情況。
  3. 同學在說明個人想法時只能簡單說出「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看」無法進一步運用語言說明理由。如果時間許可,應該要設計更多的引導過程,更多和學生對話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更清楚表達內心的想法。
  4. 人數太多,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同學個別需求。或許應像私人工作坊一樣,將班級人數降低至8~16人,才有良好的創作環境與教學品質。
  5. 學生來自各班,下課就鳥獸散,有時候未打掃環境就離開。成立班級資訊群組,公告訊息與作品展現,提升凝聚力。
課程規劃
  • 01
    支撐與銜接的關係

    請同學使用現場提供的材料(支撐材料:西卡紙,花燈鐵絲,鐵絲,竹籤,報紙,積木等),製作出一個立體雕塑

  • 02
    尋找內中精神

    將概念圖像化

  • 03
    內中精神立體雕塑製作

    運用不同材料製作大型結構的能力

  • 04
    場地復原,回饋與心得

    欣賞討論與回饋

  • 05
    「啊!色彩繽紛印花樂」

    擴充色彩的認知

  • 06
    色彩無止境,調色練習

    擴充對色彩名稱的認知

  • 07
    色彩的系統與標準化

    認識色票

  • 08
    配色與印製

    教師介紹印花品牌,以及其色彩搭配案例,Cath Kidston marimekko、kaunist finland、sou sou、印花樂等。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