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給你一點顏色

核心概念
  • 色彩構面的美感
  • 從生活中認知色彩的要素與搭配的美感
  • 以實作,討論與判斷提升美感能力

課程概述

本課程活動是以色彩單一構面所設計的課程.以認識生活環境中的色彩,搭配活動,達到美感認知,美感體驗及美感判斷的美感核心素養.課程活動如下:

2節課:利用生活中所熟悉的零食,分組引導以色彩三要素來做分類,藉此熟悉色相,明度與彩度。接著以衝突色系與調和色系做色彩的搭配,導入色彩比例與明度跟美感的關係。

接下來2節課以”4季色彩選美”讓同學分組實作剪貼或撕貼作品。並以選美的方式,選出最貼切又具美感的作品,並讓同學說明作品。

最後兩節課以”少女阿麗的一天”(男生以”少男阿國的一天”)讓國中男女生, ,做一番衣著打扮, 用漂亮色彩的衣物,讓她or他快樂的出門(以紙娃娃加衣物及簡單配件,學生剪裁色彩搭配)

美感預期成果

1.從生活環境,認識色彩,注意比例與明度的對美感的影響力。

2.對每天穿制服的國中生給一點色彩的刺激與挑戰;期待在未來的食衣住行的生活中,具有良好的色彩判斷力 。

教師課後省思

1.實驗課程中,設計了許多實作,藉實作獲取更多經驗是好事,相對的老師的引導要更明確,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2.在實作紙偶衣物穿搭上,有些學生很快上手,轉印,剪裁,拼貼,思考配色,一應具全;但有些學生對<轉印>就搞不清楚,接下來的活動就參與的很辛苦,下次若再上此單元,也許可讓學生自行攜帶衣物,配飾,做穿搭走秀,達到明確配色概念,並落實在生活中.

3.此課程末了若能讓學生分組發表自己的配色觀念,並跟同儕的配色作比較,分辨出較好和較差的配色組合,是下次要改進的地方;學生若能公開發表,將能取得更好的配色概念,教師亦能評估學生對色彩的了解與應用的能力.但在時間的拿捏上要再做考量與分配.

4.學生的創意超乎想像,此單元雖屬色彩實驗課程,但學生基本概念的引導下,往往能大膽嘗試,以至於有許突破性的創意搭配.

課程規劃
  • 01
    學生分組把零食做色相,明度,彩度的分類

    不同包裝紙的零食,用3原色的色相做分類;再認識不同色相中的明度與彩度;最後同組組員利用不同的色相明度與彩度,將零食組合成一具象造形

  • 02
    認識配色中的比例與明度

    同色系搭配效果如何?衝突色系搭配效果如何?自己最想設計的T恤要突出的?或要舒適宜人? 再就塗色時,是否會使用混色做明度與彩度的變化?

  • 03
    以色卡剪貼或撕貼的方式作4季的作品

    先放4季的圖檔做說明,學生分組討論4季的特色(色彩,溫度,代表實物,衣著…)並請學生分組上台報告4季的特性.

  • 04
    票選那些作品最貼切最美

    先放4季的圖檔做說明,學生分組討論4季的特色(色彩,溫度,代表實物,衣著…)並請學生分組上台報告4季的特性.

  • 05
    引導並實作:設計衣物的穿搭 (一)

    藉老師引導的台灣藍鵲,金龜子,台灣百合花…思考在大自然當中造物主如何配色?黑色紙偶,擇4個不同動態不同性別紙偶,設計衣物的搭配,配件中,鞋子一定要配色 ;學會在衣物在描圖紙上轉印到紙布料的技巧,剪下衣物花色,貼在紙偶上

  • 06
    引導並實作:設計衣物的穿搭(二)

    整體色彩的搭配是本實驗課程的關鍵之處,紙布料有單色有花色,有寒色有暖色,有高中低彩度的色調,如何精準地抓住配色的巧妙?在剪貼之前,值得思考的問題。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