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色彩是美感的第一印象,首先透過美感電子書讓學生對色彩有初步了解,再透過影片及網站,介紹臺灣色票Taiwanese tone與臺南Pantone色等,讓學生瞭解在地文化與地方色彩,並透過分組,探討那些因子可能影響了當地的色調原則。接著請學生分組進行校園色彩踏查,植物落葉以手繪方式練習色彩分析;場景以拍照及色票比對的方式進行記錄,包含校園中常見自然植物色彩以及人工建物色彩,每組可設定場景及主題色,例如:找尋永中藍、永中白…,紀錄後以網站或APP軟體進行色彩分析,運用先前的色彩分析經驗由學生試著提出「所欲配色」的概念或原則,並討論該配色是調和配色還是衝突配色,最後以電腦選色的方式,將配色運用於永中整潔秩序優良獎牌的色彩設計上。
美感預期成果
1、 提升學生對於色彩的關注力,以及培養學生對街道及環境色彩的觀察能力。
2、 學生能透過TaiwaneseTone (臺灣通)、臺南Pantone色等網站了解在地色彩,更加認識臺灣、臺南傳統文化與古蹟。
3、 學生能運用色票比對,進行校園中的色彩觀察。
4、 建立色彩配色觀念,培養學生色彩合宜搭配的能力,讓學生能察覺生活中不合宜的色彩搭配,進而用色彩解決環境色彩美感不足的問題。
教師課後省思
1. 讓學生由生活觀察出發:
色彩是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構面,學生國小上過美勞課,理應對色彩搭配有一定認知,但課堂上當需要配色時卻往往不知所措。本次課程從校園出發,實際觀察校內環境並進行色彩採集,引發學習動機,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色彩的實際應用,在學生有感後進行思考、討論及配色。
2. 色票本使用:
色票使用日本色研 PCCS 129a色票做為色彩採集對照工具,對於課程推展助益頗大,學生拿到後彷彿擁有了色彩世界,可充分提升學生對於色彩的認知能力。
3. 鼓勵學生運用電腦進行色彩配色
教師發現本校學生多數均會使用電腦,但僅侷限於上網看影片、打電玩,基礎的收發email、運用文書和簡報軟體的能力較弱。延續第一學期使用簡報軟體進行版面設計課程,本學期鼓勵學生延續,教導學生使用電腦進行色彩選色、配色。
4. 學生上台報告的發表能力須漸進式培養
最後的分享報告重點,在於配色的脈絡及理念,還有是否考慮與環境的合宜關係。對於青春期國一(八年級)學生而言,上台報告須兼顧穩健的台風、清晰的口語、脈絡的條理,難度頗高;若學生無法直接口頭報告,鼓勵學生透過預先寫好的內容,看稿報告。透過課堂多給學生練習發表的機會,適度給予正增強及鼓勵,必能提升學生發表能力。
-
01美感電子書色彩構面
以美感電子書說明色彩構面,講解自然色與人為色,以及調和配色與衝突配色。(ppt)
-
02認識臺灣色與臺南色
透過網站,介紹臺灣色Taiwanese tone與臺南Pantone色、學學臺灣文化色彩 XUE XUE Colors、日本傳統色,並引導學生分組探討,那些因子可能影響了日本色、臺南色的色調原則?
-
03尋找永中色─拾色與觀色
拾色:請學生撿拾校園內的植物葉片,包含綠葉與枯葉,引導學生同色相仍存在著明度與彩度的多樣變化。 觀色:利用校園空間與環境帶入色彩體驗,例如:以校內整修完的廁所及鄰近社區店面招牌來介紹配色, 紀錄:請學生分組,每組選定一組題色(例如:永中紅、藍、綠、灰、咖啡、白)利用色票以及相機嘗試記錄校園色彩,並試著找出合宜和不合宜的色彩配色。
-
04分析永中色─人工與電腦選色
運用先前第2節課的分析經驗,配合第3節課的觀色經驗,請學生練習以校園植物、落葉進行色彩分析,嘗試找出植物色票。接著教導學生利用XueXueColors或coolors.co,將拍攝照片進行色彩分析,萃取出顏色,並針對配色所產生的色彩意象進行討論,由學生試著提出「所欲配色」的概念或原則,是調和配色還是衝突配色?給人的感受為何?
-
05運用永中色
請學生進行永中整潔秩序優良獎牌配色設計,以人工搭配電腦選色的方式進行配色。配色前提醒學生是想選用調和配色還是衝突配色。
-
06作品分享與討論
請學生整理作品的配色脈絡與理念,包含:1.主色為何? 2.以校園中的那個場景作為人工及電腦選色的依據? 3.配色選擇的依據為何?(調和色、對比色)4.整體搭配給人的色彩意象感覺是?並請同學逐一上台發表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