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希望學生能「在乎美感」,開始關心,從自己出發,因此先談學校所在地——臺南市中西區的街區景觀環境,說明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補助計畫,老屋立面整修外掛設施的施作原則。
對應老屋整修後所呈現的街道市容,引發學生先從本校環境觀照起,思考校門外觀、門口與週邊環境整體,以及校園環境的視覺色彩觀感,探討現階段學校內外環境呈現與色彩搭配是否合宜,對收集來的校園色彩進行分析與討論,找出具有美感的色彩配置,體認色彩調和的重要性,並能初步應用和諧的色調與衝突的色調,進而轉化為切入創作(廢瓶罐改造)的美感經驗,完成利用色彩瓶與空間的對話,思考色彩與環境協調嗎?色彩最為衝突的角落又是哪裡?藉此過程思考色彩的多元可能性,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且能辨識色彩在生活運用中的協調性與和諧度,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銳度與感受性。
美感預期成果
預估學生將對色彩調和有感。
- 能觀察環境中的色彩。
- 能發現環境與色彩的關係。
- 能探討色彩調和的規則。
- 能以色彩組合居中協調主題與環境。
- 能進行設計思考與發表。
- 能理解多元的美感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這個美感實驗課程是運用於今年剛入學的高一新生,除了帶領他們認識學校所在地台南市中西區週邊一些著名景點的環境景觀,也瞭解市容變更過程中的一些政策,對於身邊環境能有多一些瞭解。在觀察校園內部各個角落時,除了熟悉這個環境,而且能有自己對於校園角落的美醜感受,進而反思美醜的感受由來,也能省思自己能否提供一個更有效的改善方式。
-
01色彩思考與分析
發現環境中的色彩問題,以及解決的過程與方法。色彩對生活環境的影響。學習色彩工具,與案例分析。
-
02校園色彩採集
記錄校園中色彩使用最美和最醜的角落,進行色彩分析組員討論畫面中的色彩配置和配色比例。
-
03美感體驗
利用色票尋找校園色彩(環境色),並依調和或對比色的色彩關係,找出兩個色彩,進行調色練習。
-
04配色高手
物件色彩設計(廢瓶罐的改造):個人利用選定的一主色與另兩個配色,進行改造廢瓶罐的調色實作與色彩比例配置。
-
05美感實踐
運用上一堂課完成的作品與自己之前所選擇的最美角落進行擺放拍攝,檢視是否能產生協調融入環境?是否能凸顯作品?
-
06交流分享
學生展示分享成果與學習案,課堂上利用 5 分鐘的時間,進行重點發表,並觀察記錄同學的做法,進行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