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從生活中常見的構成著手,引導學生進行構成的初步探究。藉由探訪校園各角落的物件構成,使學生思考何謂合宜的構成方式,強化學生對構成之美的感受。接著運用構成KIT的自由布局與幾何限制兩種方式使學生練習排列物件與安排畫面的方式。最後藉著操作生活中的物件-聯絡簿的版面安排,讓學生實際思考訊息與構成的關係並做出合宜的配置與排列,進而理解不同的構成方式會傳達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1.構成的原理原則\r\n2.構成的階層關係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能藉由生活中構成的探索,了解不同構成配置會引起不同感受。
2.學生能依訊息的輕重緩急做合宜的配置與排列。
教師課後省思
此系列課程為發現為主的初階課程,學生生活中充斥著各式的美感構成,但大家卻不曾注意到,或是有注意但卻不知如何改善。藉由聯絡簿版面的重新安排,學生能重新審視聯絡簿的定義並嘗試運用課堂所學排列出合宜的畫面。在前段引導的課程中,使用了自由布局與幾何限制的KIT,此部分的課程設計原為小組模式,但發現低估了國中八年級的程度,所以將這系列的練習改成在一堂課的時間內由個人獨力完成兩組排列的練習,並輪流發表與討論。操作的部分,由於學生手頭功夫較差,較沒耐心,剪出的幾何形狀歪歪斜斜不精準,但因為是第一次接的班級,學生在課堂中較沒信心,要破除學生不敢做作品與發表的心理障礙,鼓勵他們勇於嘗試,在此部分的要求就比較低,只能口頭提示色塊剪的不好也會影響畫面的視覺感受,較為可惜。
-
01生活中常見的構成分享
1.教師從生活中的構成開始引導,與學生討論這樣的排列你感受如何?是美的嗎? 2.討論生活中的畫面、文宣中,會認為美,主要的原因為何?有沒有共通點?
-
02發現校園中的構成美
學生分組後到校園各角落找尋自己覺得美的構成畫面,並以灰階色塊方式將草稿繪於學習單
-
03美感工具構成KIT練習-1:校園畫面自由布局
1.練習美感工具構成KIT,使學生嘗試思考如何排列色紙。 2.學生輪流上台分享覺得美的構成畫面並分析畫面如何構成,運用什麼美的形式原理或主從關係分配並發表自己的排列方式與心得。
-
04美感工具構成KIT練習-2:幾何限制
1.練習美感工具構成KIT,藉由幾何限制的方式,使學生嘗試思考如何安排畫面。
-
05實作練習:聯絡簿內頁的版面配置
1教師提示聯絡簿中必備的溝通內容,並引導學生嘗試重新編排聯絡簿的版面構成。 4.學生使用不同灰階的色紙拼貼畫面呈現自己的聯絡簿編排方式。
-
06分享與討論合宜的版面配置
1.各組輪流分享自己的心得與排列方式以及安排的巧思。 2.教師總結畫面中從屬、階層、強弱、訊息內容與幾何單位的安排皆會影響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