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種下美感

核心概念
  • 質感的體驗
  • 校園中不同紋理的質感
  • 不同質感間的相互搭配
  • 各式材料的質感實驗

課程概述

美感也不單是知識,也不應該是生活教條規範,他應該是合於用的目的,並適應於整體秩序的。而是在生活上便是比剛剛好更多一些的展現,所以「美感教育」不是技術的學習,他來自為生活累積之經驗,當我們開始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敏感,便會開始願意開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歷程;換言之,「美感教育」是一種素養教育,也是一種自信心的養成。
美感從在乎開始,透過一系列的質感體驗課程,讓學生能主動發掘校園環境中的各種質感,透過觀察與探查製作質感拓印,並利用各種材質在免燒土上進行質感實驗,進而能嘗試思考並製作水泥盆栽,進行種下美感的活動,完成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多肉植物水泥盆栽。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描述不同質感的差異
  2. 能將校園中的質感分門別類
  3. 能對校園中的質感進行探查與討論
  4. 能製作校園質感拓印
  5. 能運用不同材料進行質感實驗
  6. .能製作各具質感的水泥盆栽

教師課後省思

  • 調整課程時間的安排

因實施對象為九年級生,需考量學生該學期的模擬考期程,避免影響美術課的進度。這次就因九年級的升學測驗與講座,而壓縮了課程的進行。

  • 強化硬體相關的設備

原先讓學生使用低倍鏡進行微觀質感探索是採一組一ipad,然過程中部分同學不擅長使用3C產品只能在旁觀察,無法實際動手參與,若能改為一人一機,可增強每位學生的投入度。

  • 增加質感合宜性的討論

本學期課程著重視覺質感和觸覺質感的討論,以及質感引發的心理感受,較少著墨質感的合宜性,爾後若執行課程,可深化這部分的藝術知能和討論。

課程規劃
  • 01
    教室藏寶圖

    單元課程簡介,利用簡報說明美感入門電子書的質感和色彩。

  • 02
    質感猜猜看

    各組輪流秀出前一節課拓印的紙片,其他組猜物件將答案寫在小白板上搶答。

  • 03
    校園有感印記

    各組選定一個校園內最有感的角落,如活動中心、球場、合作社等地

  • 04
    質感實驗室

    各組整理上節課的成品。

  • 05
    質感盆栽創作

    嘗試思考並進行水泥盆栽創作

  • 06
    種下美感:創作及分享

    互評與分享。

余采樺
桃園市立大有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 桃園市立大有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