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一片芳心找個安排處

核心概念
  • 材料與技術的演進
  • 符合需求的質感
  • 質感的視覺遊戲
美感知能
  • 了解質感是觸覺視覺與經驗連動的統合概念
  • 對生活中的慣用物件投注觀察與認識
  • 能運用對材質的美感經驗,進行選擇
  • 認識水泥花器的製作與運用

課程概說

本學期將延續上學期課程,進行從生活周邊物件發現質感、體驗觸覺,觀察與應用。課堂中引導學生討論:何謂合宜的材質?選擇或製作簡單的花器。
首先,在教師中以投螢幕介紹校園中、生活中常見水泥物件與生活日常的關係,和學生討論,引起觀察動機。並帶學生實地到校園中,發現生活周遭的開花植物。並細察作紀錄。第二堂課教師於課堂中進行花器與花藝的簡易介紹,並導引水泥花器的認識與製作。第三、四堂課學生實際操作水泥花器製作,認識水泥材質,視覺效果,觸覺感受。第五堂教師實務示範利用校園植物與學生製作水泥花器或其他簡易陶瓶,玻璃瓶罐運用,結合校園植物,營造一瓶(盆)或繽紛、或艷麗、或素雅之芬芳。第六堂課,教師播放同學作品,相互欣賞、觀摩。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圖片,影片,實物介紹,開展學生視覺與觸覺經驗。並透由實物直接觸摸與操作,給學生放鬆的時間進行實際觀察行為。藉由生活周遭物件的觀察,引導學生對生活周遭自然植物產生對話,發現花藝與生活的關聯性。在課程中親身實際參與活動,進行花卉擺設,花器選擇,讓學生對環境投入關注力,本學期將以質感的視覺與觸覺為重點。透過本課程,建立學生對美感教育之質感構面認知,使學生認知記憶質感、材料與技術的演進、符合需求的質感,並進而改造生活環境。

 

教師課後省思

1.在寫計畫初,教師相將六個美感構面都想融入。又想做植物與水泥盆器的結合,所以在色彩,構成上都有所關連。如何在課程中清楚呈現單一構面,又可同時呈現其他構面膠學歷程是自己尚須努力的部分。

2.參加計畫,讓教師的教學思維角度更加寬廣,參加基地及總部的多項研習工作坊,提升自己看待世界的高度,翻轉觀看的視角,思維方式,以及技能學習。

3.未來的教學規劃;結合共備社群,發展校內特色課程,將六大構面結合植物課程,發展一系列植物美感教育課程。永續發展。

課程規劃
  • 01
    與泥相遇

    教師中以PPT及學習單,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常見的建築材質。並思考與水泥相關的質感、著名建築物、建築師等

  • 02
    一片芳心找個安排處(一)

    花器材質與功用的介紹與認識。水泥花器的認識與製作

  • 03
    泥中有我,我中有泥

    水泥材質的視覺與觸感體驗。

  • 04
    一片芳心找個安排處(二)

    水泥材質的視覺與觸感體驗。並運用水泥、模板製作小型花器。

  • 05
    一片芳心找個安排處(三)

    水泥材質的視覺與觸感體驗。並運用水泥、模板製作小型花器。

  • 06
    說說心裡話

    透過學習單,引導學生書寫對水泥質感的認識與重新思維

羅睿琳
彰化縣立彰化藝術高級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