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構成力之一-八年級

核心概念
  • 構成中的組合。
  • 構成產生的美感。
美感知能
  • 不同形式的構成方式對整體版面有什麼影響性。
  • 如何掌握不同形式中構成的組合。
  • 認識構成的組成,能理解環境中的構成元素的組合,且能具體表達構成在生活中的運用。
  • 能運用色彩、圖形、比例和構成之間的關係,嘗試各種可能的構成配置,運用於影像設計上。

課程概說

構成是由各種元素組合而成,非單一性,透過影像的討論,能更明確清楚的知道何謂構成,了解構成的概念。經由影像範例的討論,強化學生建立的概念,再透過影像拍攝,將概念化為行動執行,了解學生理解到的概念外,藉由圖像的討論,更激發學生彼此間的創意發想,讓學生了解生活上是如何加以運用構成。
在影像拍攝的過程中,設定不同的元素主題,如、色彩、比例、對稱…等,討論一個畫面或空間的構成時,從美感元素的角度切入分析,討論影像整體的構成美感,能夠清楚說明所看到所知道構成的,進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美的構成影像。

美感預期成果

1.能發現構成變化的美感。

2.從影像的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感受構成的能力。

3.利用影像練習,學習具構成美感的版面及影像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1.很開心也感謝有機會參與「108至110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確認參加後從開始的計畫撰寫到課程的執行中一直都不孤單,撰寫計畫的說明會讓參與的老師更清楚瞭解計畫的方向及目標,透過計畫審查機制讓老師更能反思架構自己對於課程及課室的面貌。

2.透過教師培訓工作坊、共備社群、美感網頁及不定時的美感資訊及網絡群組,能夠精進專業美感知能外,共同的討論及學習幫助在課程中遇到的困難都能有效地調整及設計。

3.第一次參與計畫,透過計畫經費的挹注在學生學習上有更多可能的學習資源進入,嘗試不同媒材及作品的產出可能,有不一樣學習經驗的建立。

4.從共備中看見好的學習連結,好的課程架構及鷹架建立,學習經驗和作品產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美感經驗建立,在參與老師課程分享到進入課室觀察,一個好的課程不孤單,從不同的學制執行也能看見不一樣的美好風景,有機會進入這計畫裡學習創造不一樣的視覺課風景,也為孩子留住一片美的風貌。

課程規劃
  • 01
    認識構成的原理知識,運用圖像說明

    1.運用簡報介紹生活中的圖像討論構成的概念。2.討論構成對於生活的影響。

  • 02
    覺察在日常中的構成

    1.覺察課室中的個人置物櫃到個人課桌椅中與構成的關係。2.運用色紙及色塊的排列將構成概念圖像化。

  • 03
    分組報告討論生活中的構成

    1.運用影像感受構成的在生活中的使用。2.運用報紙的版面,將構成概念圖像化。

  • 04
    透過影像主題設定,練習構成的原理

    教室內課桌椅、窗戶及文具用品的構成攝影練習。

  • 05
    將構成影像組合排列,設計成明信片

    運用電腦操作及手工裁剪影像練習影像構成的組合 排列。

鍾宜智
苗栗縣立西湖國民中學 教師

曾任教於苗栗縣立獅潭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