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美」雖然是一種感受,但「美」其實是有道理可循的。當你感覺一件物品、一個畫面很美,可能是它的「色彩」、「比例」、「質感」、「結構」、「構造」或「構成」讓你的視覺感受舒適愉悅。上學期課程已介紹過公共藝術,本學期介紹「美感構面」中的「構成」,期望學生利用「構成」原理,用紙張和保麗龍球設計出適合本校的公共藝術。校園就是一種由各種元素組合而成的構成,學生將紙張、保麗龍球運用摺合、鏤空、延展、組合等方式構成校園公共藝術作品,並能與本校環境結合,創造出美的視覺空間,觸發學生多元美感體驗與累積美感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運用構成原理啟發學生對造型組合的概念:對稱構成、不對稱但平衡的構成、具有主從關係的構成、以格線分割的構成,以及由許多零件組合而成的構成方式組合。將紙張、保麗龍球運用摺合、鏤空、延展、組合等方式構成,可以不用侷限於單一造型,打造符合校園環境的公共藝術,創造出美的視覺空間。課程設計強化校園公共藝術作品與提案基地環境互動狀態思考,觸發學生多元美感體驗與累積美感經驗。
教師課後省思
1.學生無法順利畫出較難的幾何形體展開圖,如正二十面體、菱形柱、正三角錐…有時花了很多時間製作卻無法組合或效果不佳,老師需個別指導,協助學生找出原因。
2.無論是畫幾何形體展開圖或設計、切割鏤空圖案都很花費時間,課程時間需要延長或是多人一組,作品才能順利完成。
-
01認識「美感構面」中的「構成」
介紹構成:對稱構成、不對稱但平衡的構成、具有主從關係的構成、以格線分割的構成,以及由許多零件組合而成的構成方式。若能掌握每一種構成方式的重點,在生活上加以運用,不僅能提升個人的美感品味,也有助於解決公共空間的紊亂,提升環境品質。
-
02分組設計本校公共藝術
讓學生自行分組討論: 1.公共藝術擺放校園何處? 2.設計公共藝術造型。
-
03基本形體介紹
1.利用紙張繪製基本幾何形體展開圖:三角體、正方體、圓錐體、柱體……並設計鏤空圖案,使面體變得豐富有變化性,利用面與面之間互相對應而產生錯視的交錯感及作品的線條感。2.製作出數個紙模型。
-
04製作公共藝術作品
將紙張、保麗龍球運用摺合、鏤空、延展、組合等方式構成,設計出適合校園環境的公共藝術作品。
-
05討論欣賞
讓學生欣賞各組作品的結構美感,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討論。 到戶外太陽下看到光影表現,直接拿到校園公共藝術提案的基地位置,模擬實際位置的光線、視覺、景觀效果。 另外,也可以在教室內用手電筒在作品四周打光,模擬夜間燈光表現。教室內準備乾淨背景的攝影角落,記錄每個公共藝術模型作品的多種光影下的多種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