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皂化 ●造化啊~

核心概念
  • 呈現合宜的生活美感。
  • 建構質感、比例、構成、色彩構面的能力。
  • 3.\t透過比例與質感的訓練,可以讓學生識別材質的特性與規律性,再利用色彩與構成的組合,呈現手作物的合宜之美。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跨科合作為主,結合數學的柏拉圖正多面體和理化的皂化反應等相關知識,讓學生運用質感、比例、構成、色彩與成套概念等構面,製作生活中每天都會使用的小物-香皂,表現任務是:學生必須從-物體(香皂)的「形」到包裝的「形」(加入質感),讓成品在「形與質」上能顯得整齊而有秩序,擁有合宜的品味與質感。
1. 先介紹比例中的「模矩」,並結合成套的概念,降低學生搭配的難度,提高並且讓他們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可以做到整齊又有形狀大、小的統一變化。
2. 商請數學老師,讓學生體驗以一張紙去摺出正多邊形,可摺出四面、六面、八面、十六面體,做為皂化灌模的模具,同一組共同選出一個多面體,需要注意尺寸大小的變化、設計好數量與數量(每人至少三個-大、中、小)。
3. 最後學生藉由數學課的幾何造形的訓練,延伸到香皂的包裝,按照香皂的造型,利用不同質材,摺出包裝香皂的「容器」,學生可從老師提供的媒材中,自行選擇合宜的質材,設計一系列結合質感、色彩與構成的手作香皂禮盒。

美感預期成果

原教案的成效斐然,老師帶領學生做的清水模盆栽,除了可以認識水泥的材質特性,與灌模技巧外,學生在統一的外膜具限制下,發揮創意在內膜具的高度、形狀分割、空間錯置,讓盆栽富有詩意,我覺得是很成功的美感課程。

其實選擇這教案,原先也想讓學生體驗一下質感、比例+清水模,但是跟數學老師與理化老師商量後,決定改變灌模的材料,從水泥變成皂基,因為考慮到環保以及可在生活中使用不會留下痕跡,也期盼學生藉由這課程,能認識美感構面中的比例、質感與秩序之美,並且可以去注意或發現深藏在生活中那些成套的設計,除了展現商品的統一的視覺性外,還具有設計的美感,透過學生手作的課程,讓孩子去體驗一個商品從其功能設定、構思、選材、丈量、灌模、組裝到展示的過程,期望他們去思考一件事 : 設計必須從多方面去探討,但商品最後的呈現是需要有統一的秩序美的。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設計的意圖是想讓孩子們能知道美感呈現在生活上是多面向的,當他成為一位設計者時,需要考慮的也是多元的,課程中的質感只是一小部分,重點在比例的模矩概念和成套概念,讓孩子練習當一個商品設計家,從商品製作è商品包裝è商品呈現,他需要思考什麼重點,才可以提升自己創作的商品之價值。

前幾節課讓孩子自己產出商品(正多面體造型的香皂),但後兩節課感覺時間不太夠,如果再增加一節課,讓他們將產品的計畫書編輯出來,課程會更完整。

課程規劃
  • 01
    摺紙

    結合數學課練習一張紙摺出四、六、八、十二、二十面體。

  • 02
    比例

    介紹比例的概念。說明生活中使用模矩的例子,並讓學生進行討論。

  • 03
    成套概念

    介紹秩序的成套概念。說明可以使用色彩、質感或形狀,使其達到成套的效果。

  • 04
    製作 手工皂

    皂基+精油+柏拉圖多面體=灌漿,內膜可以做質感。

  • 05
    設計 包裝

    提供各類不同質感的材料,供學生自行挑選包裝的質感。

  • 06
    包裝手工皂

    以成套的概念設計外包裝。注意色彩的意象,選擇合宜的裝飾。

張素菁
桃園市立楊明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 桃園市立楊明國中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