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學習歷程與備審資料」是學生的重要學習資料,也是大學端審視學生是否符合入學標準的重要參考資料。如何設計封面、撰寫自傳及編排學習檔案的內容、設計分隔頁……等,都必須要有構成的概念。構成看似簡單隨處可見,卻是學生常忽略且未曾學習與探討的課題。希望藉由這個課程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甚麼是「構成」,它在生活裡的重要性何在?
藉由美感教育構成kit做為練習,觀察物件的擺放位置及相對應的關係,體驗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透過「分析現成的印刷品」,「自傳版面編排設計」兩個任務,練習討論與分析作品,從過程歸納出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能體認適當的比例配置、構成原理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進而將所學應用於各種圖文編排的平面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 使學生注意到生活中構成的案例。
- 學生能理解模矩與格線的概念,排出整齊的畫面。
- 學生能了解畫面資訊會影響主從關係。
- 學生能應用所學,編輯出具均衡感、主從關係明確的平面設計作品。
- 可以覺察出生活中好的視覺構成設計,並可以分析出好的原因?
- 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
教師課後省思
讓學生透過各種不同領域真實的學習,探索自己的興趣產生「自我覺察」的過程,經過收集紀錄整理,幫助看到且認識自己,成為學習歷程的一部分。
本學期課程主軸都圍繞於構成上,從美的原理原則、攝影課程以及自傳排版等……為學生安排不同的課程內容,都是運用生活中可見的構成例子,加強學生學習印象,學生也回饋說能把自傳搭配排版應用,幫助很大。
不同班級學生程度差異懸殊,班級狀況也不盡相同,常需多次說明,並搭配圖解步驟,才能讓習慣手機操作的孩子,學會使用電腦編排。仍須依學生狀況調整上課內容,未來再執行相關課程可再多實際操作說明,希望能再簡化步驟讓學生方便操作。
-
01構成 Kit 練習
藉由構成 Kit 練習,使學生理解模矩與格線的概念,排出整齊的畫面
-
02視覺中的完形法則
了解完形法則中:接近 (Proximity)、相似 (Similarity)、連續 (Continuity)、閉合 (Closure)、對稱 (Symmetry)及圖型(圖)-背景(地) (Figure-Ground)等不同構成方式,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如何影響心理感受。
-
03構成分析師一分析雜誌的圖文配置
從雜誌中的圖文編排範例介紹構成要素,並讓同學分析案例圖片,了解畫面資訊會影響主從關係。
-
04構成比一比
藉由挑選過的9 種不同風格的平面設計範例,讓學生依好壞排序發現構成運用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
-
05自傳版面構成設計實作
以 Powerpoint 做圖文排版的練習,將課前的自傳電子檔與目前經過美感課程訓練後所修改後的自傳電子檔做前後對照。
-
06作品討論與分享:Before &After
以Google表單進行自評與他評,票選出前5名,並分享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