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光彩

核心概念
  • 認識中世紀彩色玻璃花窗之美
  • 認識中國剪紙窗花之美
  • 認識生活環境中的光線應用,如鐵窗窗花、彩色告示招牌、創意卡典西德廣告、燈具等
美感知能
  • 觀察校園環境中的綠樹的色彩、天空的色彩、海洋的色彩
  • 觀察校園環境中的光,例如自然光、人工光等
  • 中國剪紙窗花的刀刻技巧學習以及配色能力訓練

課程概說

1.教學目標:從認識西方中世紀的彩色玻璃窗之美與中國窗花剪紙技巧,使用可行的實作方式,將兩者結合,引導學生在構圖上結合當地環境特色與色彩,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光彩」作品。
2.構圖方向:在構圖上引導學生觀察台東環境特色、色彩,捕捉自己喜歡的圖案,創造出屬於個人獨特的構圖。
3.色彩比例:運用色彩配色原理,例如漸層色、類似色、對比色、心理色彩的探究,並認識以比例調整色彩的視覺重量,巧妙的搭配在構圖中,凸顯主題,達到心中的色彩圖像。
4.材質準備:專業的彩色玻璃製作上,技術與材質的準備確實不易。因此改用黑色卡紙與彩色塑膠片結合的方式進行模擬彩色玻璃圖案的透光效果,但課堂中會藉由簡報、影片及講師的介紹,讓學生認識彩色玻璃的製作過程及技巧。
5.技巧學習:構圖技巧、刀刻技巧、陰刻陽刻觀念、配色技巧。
6.作品展示:展現在學校的玻璃磚牆與美術教室的窗戶上。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有更進一步的美感體會。
  2. 學生作品放置於學校的玻璃磚牆中以及教室玻璃窗進行展示。

教師課後省思

原本設計6節課,但是發現課程中有許多需要像學生進一步說明、帶領學生感受與細部操作之處,因此需要再增加6節課,總共12堂課,讓課程內容更完整,學生更有效學習。

以下為課程重新規劃節數:

第一節:課程學習目標解說、剪紙、彩色玻璃、色彩學

第二節(增加):走訪校園觀察環境色彩,填寫學習單

第三節:完成學習單、繪製設計圖

第四節(增加):裁切4K黑色卡紙為40*40cm

第五節(增加):於黑色卡紙上描繪邊框、草稿

第六節:於黑色卡紙上繪製圖案(定稿)

第七節:黑色卡紙刀刻

第八節(增加):黑色卡紙鏤空處修邊

第九節:貼彩色玻璃紙

第十節:(增加):彩色玻璃紙修邊

第十一節(增加):作品護背與上膠

第十二節:展示(貼)作品於學校公共區的玻璃磚上或美術教室的玻璃窗上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從相關影片認識圖案、色彩與光三者之間的關係。

  • 02
    第二堂

    學生準備的參考構圖可以是觀察校園建築與空間、校園花鳥植物、校園周邊環境的山、海、船、生活所見的人事物等題材;將參考資料與老師討論後,繪製構圖與色彩計畫,主題與背景可以「對比色」區分,「漸層色」可運用於某區域變化,例如山、海的層次等。

  • 03
    第三堂

    認識光源並討論光線效果,如側光、逆光、頂光、背光、遮光、透光等,討論設計圖稿的色彩透光效果,以鉛筆繪製刀刻圖稿於影印紙上,再以黑色奇異筆描出約0.5cm~1 cm寬度的線圖。

  • 04
    第四堂

    將刀刻圖稿置於黑色卡紙上方,並以紙膠帶固定,進行刀刻實作。

  • 05
    第五堂

    黑色卡紙刀刻實作完成,依據色彩計畫,剪下彩色塑膠片黏貼於黑色卡紙鏤空處。

  • 06
    第六堂

    將作品展示於玻璃磚上以及玻璃窗上。

黃意珊
臺東縣立東海國民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