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大武國中是台東縣南迴地區唯一的中等學校,從各部落下山的孩子都會聚集到本校就讀,因為通學距離過長,所以學生主要以公車做為上、下學交通工具,受限於學生專車的搭車時間,所以學生在校時間有限,無法深入的認識校園,即使是九年級的學生,對校園空間的概念仍然模糊。校園是學生共同創造回憶的重要場所,為了讓孩子在校園中,不再只是廁所和教室間的兩點移動,能更積極的去發現校園環境的美,並繪製出具有美感的校園「主題」地圖,透過製做校園五感地圖向全校師生展示校園之美。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認識五感是重要的美感體驗。
- 學生能體會質感的連結性及象徵性。
- 學生能按照主題選用適合的媒材表現。
- 學生能製作出校園主題的五感地圖並融合許多美感的元素。
- 學生能在質感之外,運用其他美感元素於校園主題地圖中。
- 學生能瞭解五感體驗的設計如何藉由藝術,創造出新鮮獨特的情感或知覺體驗。
教師課後省思
1.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A問題:師生參觀展覽在課務調整及行政規劃上作業的困難。
現今政策,校外教學申請行政流程繁鎖,除要經課發會同意及協調教務處調課之外,還有學生保險及校外教學通報等行政工作,會使參訪類的美感課程規劃窒礙難行。
B.對策:美術教師自行調課及友好行政人員協助。
未來的教學規劃:可作為課程推廣之要素,啟發學生對空間構成的腦力激盪,藉由五感體驗將平凡的校園地圖,結合色彩、比例及構成等美感元素,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美感地圖。
課程規劃
-
01第一堂
介紹什麼是五感地圖,可能有觸覺、香味或臭味、聲音、噪音、植物或昆蟲地圖…等。
-
02第二堂
師生一同在校園中探索全新的五感體驗, 途徑:看見、聽到、聞到、觸摸、嚐味。
-
03第三堂
在空間與場域的五感體驗後,從主題關聯 做質感聯想,思考媒材運用的可能性。
-
04第四堂
確定自己要繪製的五感地圖「主題」, 並製作專屬的「校園的五感地圖」。
-
05第五堂
確定自己要繪製的五感地圖「主題」, 並製作專屬的「校園的五感地圖」。
-
06第六堂
全班發表校園五感地圖,喚醒大家在空間經驗中所遺忘或沒注意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