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我質.我值-九年級

核心概念
  • 認識每種材料都有其特性,正確地使用材料和合適的工法,發揮質感的優點。如何搭配合適的材料,如何選用、搭配符合需求,如何客觀考量環境中優勢及不利的因素,產出好品質的質感生活。
美感知能
  • 使用白膠拓印質感。
  • 試著將碎過的廢紙,用水浸泡、融入不同的材料,重新組合製作。感受紙材變化的過程。
  • 運用錫箔紙及石膏易塑形之媒材塑造機理與其他造型之搭配。
  • 試著將質感圖像,感受面塊的大小排列。

課程概說

在設計109學年度課程時試著「以生活為題,美感探索為歷程」的學習,從國一到到國三縱向及橫向的探索,讓學生重新感受生活中美的存在與可能。國三上從日常現成物分析融入五感體驗,並試著用文字及圖像描述,並結合構成概念創作具質感意象的美感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作質感上的連結與分析。
  2. 學生能欣賞質感所呈現的美感。
  3. 學生能以質感的觀點,嘗試結合物件的目的性進行物件質感表現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質感課程運用周哈里窗、情緒座標圖的結合使用,透過文本及和感受對於表現上的討論,確實在作品的呈現時,學生在表現時能有夠多的提問和想像,對於各式媒材、色彩和心理感受操作上,更能貼近自己內在的心理感受,而在過程中因較觸及更深的感受,討論或作品的繳交時要更注意學生的隱私性。

課程規劃
  • 01
    § 認識生活中各式質感,並學習感受其差異。 § 能試著說明質感與生活的關聯性。

    § 從校園中蒐集各樣式質感,使用白膠拓印質感。 § 設計學習單,思考不同地域拓印不同的質感材質與生活使用的可能關聯性。

  • 02
    § 能將材料的原貌經過處理再製。 § 能感受材料質感變化的過程。

    § 將碎紙泡水經過絞碎的過程,感受紙碎與水的比例間對於紙張的影響。 § 運用石膏粉製基本型,實驗在硬化前加入不同材質的材料和硬化後使用雕刻工具,在硬化表層作質感的再製。

  • 03
    § 能觀察並感受視覺與觸覺質感上感受的差異性。 § 能學習說明表達質感視覺特質與心理感受。

    § 製作觸覺質感小卡、視覺感受小卡、心理感受小卡,將文字卡與前次課程中使用的各式媒材製作的小成品相互搭配使用。能更深切區辨不同的質感所呈現不同層次的感受。

  • 04
    能更清楚明瞭質感與生活引導學生判斷物品的應然、必然或可能表面,開啟學生認知質感與物品意義之間的特殊關係,由質感的角度思考材料運用的操作。

    § 介紹日常生活中富於質感創造的例子,在材質上與生活目的與感官想像做了有意義聯繫 的作品。 § 設計學習單,試著從經典設計品與藝術史上具代表性的作品寫下對於質感與物品意義之間的特殊關係。 § 請孩子去思考不同材質的實驗裡,思考能否以質感傳達訊息的可能。

  • 05
    能選擇材料進行物件質感的表現創作。

    以「我」為出發,結合學習單搜尋自我特質 ,並試著運用課程中討論到的觸覺探觸、視覺與心理感受,挑選符合自己的材質,並將材料的原貌經過再製處理,製作成符合心理目的或視覺目的的質感設計。

鍾宜智
苗栗縣立西湖國民中學 教師

曾任教於苗栗縣立獅潭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