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植物質感藝術盒

核心概念
  • 美的的形式原理練習與組合: 包括秩序、反覆、漸變、律動、對稱、均衡、調和、對比等
  • 質感基本概念:如光滑、粗糙、細緻、厚薄等不同的紋理呈現。
美感知能
  • 校園探索:探索校園中的植物那具備了那些特殊的質感
  • 發現質感:樹葉、種子、樹皮具備的質感描述
  • 帶領學生到北港糖廠觀察、探索、觸摸、園區的植物和樹皮並感受不同的質感變化

課程概說

1.校內課程進行 : 介紹質感的基本概念:如光滑、粗糙、細緻、厚薄等並引導學生透過小組活動和學習單在校內進行校園質物的植感觀察與探索
2.與社區北港糖廠結合 : 帶領學生走路至北港糖廠,沿路觀察收集不同質物,到達糖廠時 開始進行小組糖廠植物的質感觀察、探索和收集園區裡的植物和樹皮、樹葉、落花並進行排列組合。老師跟學生討論美的形式原理及如何應用在植物種子的排列組合上。
3.質感拓印 : 小組使用輕土將收集到的植物種子及樹皮進行質感拓印
4.「質感練習的小方塊」: 課堂上小組使用輕土將收集到的植物種子及樹皮進行質感拓印,並完成「質感練習的小方塊」。以質感為主,形式原理為輔進行排列組合成「質感藝術盒」。
5.美感講座: 邀請室內設計師許哲毅先生簡述創作歷程及質感作品欣賞,並介紹室內設計中各種不同的質感和程現方法。
6.配合圖書館「植物週」,進行美感教育的「質感拓印作品展示」

美感預期成果

  1. 希望透過此課程讓學生藉由走出校外到社區 : 去發現、實際探索校園及糖廠的植物、種子和樹皮等方式去認識不同的質感特性,並透過觀察(眼睛的觀察)和收集和觸摸(手的真實觸摸)去感受生活中的植物美感與呈現。
  2. 在課程中嘗試使用不同的質感素材拼貼,如鳳凰花的花瓣、南洋松的種子、白千層的樹皮、糖廠的葉子等的體驗過程中;並觀察、發現到美的存在與可能性。
  3. 以質感為主:在北港糖廠進行美感拼貼,讓孩子就地取材藉由觀察到收集到的植物素材進行一場大地的拼貼藝術,讓學生感受到美的無限可能。
  4. 課堂上的練習:返校後以輕土進行質感的拓印和練習,加深對質感的認識和探索,進行排列組合並完成「質感藝術盒子」的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在排列組合時很容易忘記要參考美的形式原理,需要老師一直提醒。
  2. 學生第一次參與佈展比較沒有經驗,但佈展完成後,看見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在中廊,並美化了中廊的環境,是很棒的美感經驗。
課程規劃
  • 01
    課堂上質感的介紹與說明

    1校園植物的質感觀察和發現 2小組進行校園植物的質感觸摸與紀錄

  • 02
    1校園及糖廠植物的質感觀察和收集 2 質感的觸摸和感受說明

    1進行植物的質感觀察和收集 2 進行質感的觸摸並填寫學習單 3進行質感拓印練習 4小組收集當地的植物、樹皮、花和種子並進行美感排列

  • 03
    以質感為主,形式原理為輔進行排列組合並完成小組作品。

    1將種子分為點、線、面三種進行質感排列練習。 2.小組利用三種以內的形式原理如「反覆、對稱、均衡」進行排列組合成「質感藝術盒」。

  • 04
    質感拓印實作

    1小組使用輕土將收集到的植物種子及樹皮進行質感拓印,並完成「質感練習的小方塊」。 2小組討論並將「質感方塊」進行組合

  • 05
    1欣賞不同的質感的種類 2設計師的美感歷程及欣賞

    1設計師許哲毅先生簡述創作歷程及質感作品欣賞,並介紹各種不同的質感。 2小組討論與發問

  • 06
    1作品完成與發表心得 2作品展示與欣賞

    1各組以質感為主,形式原理為輔進行「質感藝術盒子」的排列組合。 2小組完成作品並討論如何展示。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