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單元從觸覺、視覺、嗅覺、味覺與經驗的連動,開啟質感的認知。從生活的場域發現與認識各種不同屬性的材料特色,或同一材料不同呈現方式進而對質感有不同的詮釋。從所收集的質感資料庫中,尋找與個人特質相輔的質感,將個人造型與質感作連結,以攝影方式記錄質感的物質特性與抽象轉意。最後課程分享個人攝影記錄作品檢視學生透過課程是否已了解材質配置,以及提升至為自我更深層次的質感。
美感預期成果
- 啟發生活觀察培養提升對質感的敏銳度
- 透過質感與造型的連結了解個人特質
教師課後省思
- 課程的實施做了大幅度的修改,捨去前後茶點擺陳「視覺、心靈的質感」,轉換為「個人內在質感的探索」,探討的方向不同,但與最後成果的呈現是較能契合的。過程中要回顧之前有關個人探索過程如:「鹿橋-人子-幽谷篇」、「韓國動畫-Doggy Poo Poo」,讓教案更加完整,以及成果的展現不僅於外的的形式層面。
- 同一材料不同質感,豬肉加工品(12種)的課程,對於學生是新奇的。課程的修正源於中區共學的場合,有位老師提及使用食品,直接刺激對質感的理解,引發學習動機。因此加以調整,效果直接又明確。
- 加入軟性雕塑與表演的呈現方式,必須因材施教,增加許多課後,更深入的討論。
課程規劃
-
01大家都不同?校園質感踏查
1、材質的發現 2、以視覺、觸覺、味覺、嗅覺開啟對質感的認識 3、在校園中採集各式不同的質感
-
02我們都是一家人?同樣材料不同特質
1、材質的探索_以豬肉加工品為例 2、以味覺開啟對質感的認識 3、同樣材料不同特質
-
03大家都不同?還是我們都是一家人?
1、以photoGrid整理前2周的資料 2、資料分析的以物件名稱、質感的感受、抽象的描述
-
04關於我:質感與造型
1、軟性雕塑 2、造型與肢體語言 3、關於我:質感與造型 4、質感與我的連結
-
05我的本質
1、會說話的肢體語言_以布包覆人的身體 2、質感說什麼?_將所選的質感圖檔以投影機投影再以布包覆的人體造型 3、以攝影記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