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學校位於台中港區,過去港區亦是各種編織線材的製造供應地,因著學校的時空背景,課程設計以海洋為主題,以「色彩與質感」為教學核心主軸,運用海洋色彩與織物質感的整合編織出大海的美麗與哀愁,課程中帶領孩子一起去淨灘,觀察海洋,守護海洋,期盼學生能藉由課程的學習,發覺生活中的美好、並能關懷環境提升環境美感素養,探索生命起源與大海的美感鏈結課程中帶領孩子認識色相分析與配色,再結合織品線材運用不同的質感去呈現織品的美感,線材除了現成的線材之外,也嘗試讓孩子用生活中的舊衣布料為質感線材,將自己的回憶編入織品中,織品編織的木框以大地素材海洋廢材-漂流木為織布框,孩子可依自己的想法與美感,設計織布框的造形美感,用手編織大海的故事。
美感預期成果
期盼學生能藉由課程的學習,發覺生活中的美好、並能關懷環境,積極改善環境、守護海洋,提升環境美感素養,探索生命起源與大海的美感鏈結。
教師課後省思
1.課程在設計時,不斷省思該如何賦予美感的形而上情感意涵的部份與形而下的構成美感,當美只流於形式,就缺乏了真正的生命力
2.課程執行時透過拼貼、重組、再定義,期望賦予創作的美感與新生命
3.此次課程執行時剛好遇到新冠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停課大衝擊,學生的繪本創作都未來得及帶回,以至進度嚴重落後,但因學校音樂美術課程對開,上下學期面對的學生不同,而未能在新學年開始即時將繪本完成,是此次課程執行時的遺憾
4.在停課期間,請同學運用食美感擺盤創作質感轉化、運用排版、重新定義海洋攝影(學期初請學生運用攝影記錄與觀察海洋),展現海洋的美麗與哀愁/心海洋- -用影像說故事,最後幾週請同學將這學期的課程重新整理與排版將這學期的學習歷程心得與感想、課後反思在成果發表週進行發表,留下課程的美麗篇章,有許多因新冠疫情的遺憾也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嶄新收穫
5.因為課程執行時漂流木地不易收集而改成假日微課程的編織海課程,運用週末及課餘時間進行創作,也因停課而讓孩子能有效率地完成創作,增添了這學期課程的豐富度
6.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有許多的變化球,即時的思考、滾動式修正,訓練教師在現場教學的敏捷力,也是在教學課程中最大的挑戰與成就感
-
01探索與發現- 海洋之心—用心感受海洋的色彩與質感
海洋色彩分析、質感探索、質感轉化探索、 學習單
-
02探索與發現- 海洋之心—色彩與質感轉化
帶領孩子運用色彩與質感探索海洋世界,並運用生活物件與垃圾廢棄物的搜集進行色彩與質感轉化的團體創作
-
03探索與發現- 守護海洋-淨灘趣 海洋的美麗與哀醜-用影像說故事
1.帶領孩子實際淨灘體驗,撿拾海洋垃圾,激發孩子的環保意識與守護海洋的心,用行動愛地球 2.帶領孩子觀察海洋環境,透由攝影觀察海洋環境,記錄海洋環境的美麗與哀醜、喚醒孩子對於海洋的環境意識與守護海洋的心。
-
04生活小實驗-心海洋繪本設計用色彩與質感說故事
1.繪本製作技巧說明、分鏡圖製作 2.從生活中找質感素材, 運用不同質感的素材搜集,呈現於繪本創作中
-
05生活小實驗-編織海—質感線形布編織孩子眼中的大海
1.編織技巧操作說明、編織操作 2. 從生活中找質感素材, 運用不同質感的線材編織成布(除了課堂上所提供的線材外,線形布條可由孩子尋找生活中海洋的色彩與質感布料應用於編織作品中)
-
06生活小實驗-編織海—編織孩子心中的大海
依織布質感的色彩與質感探索編織孩子心中的大海與故事。
-
07夏日SEND海風-成果展
眷村布展、分享大海的故事與創作、成果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