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在本課程中,以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發現結構之美為目標,藉由觀摩上學期「水果盛器」(結構構面)作品,探索同一物件在「反覆」的形式原理下產生的秩序美感,製作成燈飾外罩,並將了解生活中的器物的美感可能正來自於結構。
雖然結構理論上是一種理性且攸關功能的設計,但若能如同⾼第的建築設計,將結構予以美化,便成為動人的結構美學。本課程將使學生運用適當的結構設計,以直徑8公分圓摺出最大正三角形為基本單位,能讓小單位的三角形紙張在串聯多張後產⽣空間並具有支撐性等質性上的改變,來形成燈飾外罩。因此在這個單元習作中規定以直徑8公分圓摺出最大正三角形為基本單位,運用卡、貼、黏、綁等手法,使其成為一個立體物件並能裝置燈泡在其中,順利搬移而不會散落、崩塌,也藉此體認現實的生活中,設計者往往要考量限制條件(如便利性、成本預算、材料、尺寸)進行設計,挑戰了設計者的創意,也讓美感成為產品增加價值的重要功臣。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認識何謂結構學生能認識何謂結構
- 能運用結構解決功能問題
- 發現並感受結構的美感
- 從理性的思考功能,進而轉化成情意的結構美學
- 能認同好設計的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應具有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製作具支撐性單位形結構時,不等同把這些單位形結構反覆串連後,仍具有支撐性。
- 連接這些單位形結構的方式,將考驗燈罩是否能成形的架設在燈上。
課程規劃
-
01發現結構
試著從不同材質的器具、建築中發現結構
-
02結構可以同時兼具美感嗎?
分析具美感的器具或建築,在結構上如何美化
-
03結構如何產生
讓學生在圓型紙張中製作正三角形,並摺疊出來後發現結構,並試著連結數個三角形產生大空間結構。
-
04運用基本三角形的連結創作具支撐性的結構做為新的基本單位
運用卡、貼、黏、綁等手法連結數個三角形,創作新的、具支撐性的空間結構單位
-
05結合數個相同的新空間單位,創作具反覆美感的燈飾外罩結構
運用自己設計的具支撐性的結構,加入美的形式原理(如:對稱、韻律),創作出具結構美感的燈飾外罩。
-
06觀摩與學習
同學們將燈飾外罩陳列,互相觀摩並交換心得。